(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觐(jìn):朝见(君主)。
- 民力: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
- 芳虚:应为“旒(liú)旐(zhào)”之误,旒旐指有垂旒的旌旗,代指帝王。
- 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前席指在坐席上向前移动,形容帝王对臣子的敬重或急于听取意见。
- 触邪冠:即獬豸(xiè zhì)冠,古代执法官吏戴的帽子,指能除奸邪的官员。
翻译
在东南这边依靠着(王父母张玉笥老师)才能获得平安,百姓的力量(是维持地方安稳的重要支撑),我深深知道做每一件事都很艰难。天子(对王父母张玉笥老师)表示敬重并急于听取意见,在宫殿前应该有正直的能除奸邪的官员。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王父母张玉笥老师的赞颂和对地方治理的期望。诗的前两句强调了东南地区的平安依赖于像王父母张玉笥老师这样的人,同时也指出了治理地方的不易,体现了对民力的重视。后两句则通过描写天子对贤臣的敬重,表达了对朝廷能任用正直能臣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既肯定了地方官员的重要性,又对朝廷的治理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