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题忠孝祠诗

明运耀八纮,皇祚垂靡极。 永涤犬羊秽,爰惩雉兔匿。 笃生英雄佐,舆涂纷努力。 勋存带砺盟,烈血康山食。 更有过涉臣,贞魂妥南服。 被命截鲸鲵,死绥酬社稷。 蔡亡义既励,灌勇情尤逼。 执言誓同殉,格暴归羊革。 尸祝重典礼,俎豆感行恻。 蜀庙诸葛遗,汉柱伏波立。 何如名世贤,代兴怀祖德。 弓矢有恒赐,斧钺俨重即。 奇功侈新建,懋伐还兹日。 旄节觐题楹,英风凛馀觱。 昌后报匪殊,旌勚斯同识。 敢爱济蹇劳,匪躬以为则。 濯濯赖皇灵,恩休奠家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八纮(hóng):指八方极远之地。
  2. 祚(zuò):皇位,国运。
  3. 靡极:没有尽头。
  4. 爰(yuán):于是。
  5. 雉兔匿:这里指敌人像雉兔一样躲藏起来。
  6. 笃(dǔ):深厚,这里可理解为众多。
  7. 舆涂:指百姓。
  8. 带砺盟:汉高祖刘邦封功臣时,立誓说:“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意思是即使黄河变得像衣带一样细,泰山变得像磨刀石一样小,封国也将永远安宁,并传给子孙后代。后以“带砺”指功臣爵禄,世代永传。
  9. 康山食:享受祭祀。
  10. 涉臣:经历艰难的臣子。
  11. 南服:古代王畿以外地区分为五服,称南方为南服。这里指南部疆土。
  12. 鲸鲵(jīng ní):比喻凶恶的敌人。
  13. 绥(suí):平安。
  14. 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
  15. 旄(máo)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以牦牛尾为饰。
  16. 觱(bì):形容风寒冷。
  17. 旌勚(jīng yì):表彰功勋。

翻译

明朝的国运照耀着八方极远之地,皇位传承没有尽头。永远清除犬羊般的污秽(敌人),于是惩戒像雉兔一样躲藏的敌人。众多英雄豪杰应运而生,百姓们也纷纷努力。功勋如带砺之盟般永存,英烈的热血在祭祀中得到告慰。更有经历艰难的臣子,他们的忠贞之魂在南部疆土得以安息。被命令去截断凶恶的敌人,以死来报答国家。蔡地的灭亡使忠义得到激励,灌夫的勇猛之情尤为迫切。发誓一同殉难,以暴烈的方式回归正义。祭祀的礼仪庄重,祭祀的礼器让人感动而心生悲痛。蜀地有诸葛亮的遗风,汉中有伏波将军的立柱。如何比得上这世间的贤能之人,他们心怀祖先的德行,使国家兴盛。弓箭有固定的赏赐,斧钺威严地被授予。奇功大肆新建,伟大的功业在今日得到宣扬。持着旄节在题有楹联的祠庙前拜见,英雄的风范让人感到寒冷而威严。昌盛的后人报答并没有不同,对功勋的表彰是相同的认识。敢于热爱救助艰难的劳作,不以自身的利益为准则。这一切都依赖着皇帝的神灵,感恩的福祉使国家得以安定。

赏析

这首诗是对忠孝之臣的歌颂和赞美。诗中描绘了明朝的辉煌国运以及臣子们的英勇和忠诚。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如清除敌人、英烈的热血、忠臣的殉难等,展现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英雄豪杰的敬仰。诗中还提到了一些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典故,如诸葛亮、伏波将军等,以增添诗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整首诗语言庄重,气势恢宏,表达了对忠孝精神的高度赞扬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

黎遂球

明广东番禺人,字美周。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