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寺

山木千重岚雾低,纱灯犹照晋招提。 楞伽不益身前事,听尽泉声日又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琅琊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5公里处的琅琊山上,是我国东南名刹之一。 黎民表:明代诗人。 山木:山上的树木。 千重:层层叠叠,形容很多。 岚雾:山中的雾气。(岚:lán) 纱灯:用薄纱糊成的灯笼。 :仍然,还。 晋招提:指琅琊寺,因建于东晋而有此称。(提:dī) 楞伽:指《楞伽经》, 佛教经典。 :有益,有帮助。

翻译

山上的树木层层叠叠,山岚雾气低垂弥漫,纱灯依旧照亮着这座建于东晋的琅琊寺。研读《楞伽经》对眼前的事情并无益处,我听着泉水的声音,不知不觉一天又到了黄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琅琊寺周围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感悟。诗的首句通过“山木千重”和“岚雾低”,展现出琅琊山树木繁茂、雾气弥漫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深、神秘的氛围。第二句中“纱灯犹照晋招提”,既点明了时间是夜晚,又突出了琅琊寺的历史悠久。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经典的思考,认为研读《楞伽经》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同时通过“听尽泉声日又西”,以泉声和日落为背景,烘托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洁,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思考融为一体。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