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澹台(tán tái)子羽: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春秋时鲁国武城(今属山东费县)人,孔子弟子。
- 芳躅(zhú):前贤的踪迹。躅,足迹。
- 松楸(qiū):松树与楸树。因墓地多植,故常以代称坟墓。
翻译
在河边听闻(澹台子羽)返回的车驾,他出身显贵却往南方远行。 所经之路已无先贤的足迹,只有那松楸围绕的旧坟丘。 山川依旧美好未改,而我的道路却日益漫长迷茫。 谁会怜惜这低卑简陋之地,千年来曾有麒麟在此游过。
赏析
这首诗凭吊澹台子羽之墓,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追思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思考。首联叙述澹台子羽的事迹,“临河闻返驾,高第乃南浮”,写出他的特殊经历。颔联“行径无芳躅,松楸馀故丘”,描绘了墓地的荒凉,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颈联“山川良不改,吾道日悠悠”,将山川的永恒与个人道路的迷茫相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尾联“谁怜卑薄地,千古有麟游”,则以问句作结,进一步强调了此地的重要性,尽管它看似卑微简陋,但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通过对澹台子羽墓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