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精舍:(jīng shè)学舍,书斋。
- 隐士:隐居不仕的人。
- 家声:家族世传的声名美誉。
- 犹是:仍然是。
- 郑司农:指东汉经学家郑众,曾官大司农,这里借指郑于业出身名门。
- 麋鹿:鹿的一种,常用来比喻隐士的生活。
- 名姓:姓名。
- 拟:比作。
- 卧龙:诸葛亮的别称,常被用来比喻有杰出才能的人,这里指郑于业有才华却甘愿隐居。
- 北户:向北的门,古人认为北户向阳而温暖。
- 客款:客人的拜访。
- 西林:西边的树林。
- 云封:被云雾笼罩。
- 青童:仙童。
- 白鹤:一种鸟,常与仙人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祥瑞和高洁。
翻译
在山谷的入口处,谁能知晓隐士的踪迹呢?这个人家族的声名依然如郑司农般显赫。他的心境早已如同麋鹿般闲适自在,他的姓名又何须比作卧龙般传奇。向北的门户在白日里高高矗立,却没有客人前来拜访;西边的树林在春天里温暖宜人,却有云雾将其笼罩。在那仙童与白鹤相互陪伴的地方,不会让闲人在采药时偶然遇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郑于业的隐居生活,表现了他的高洁品性和闲适心境。诗的首联通过“隐士踪”和“郑司农”的对比,既点明了郑于业的隐士身份,又暗示了他的出身不凡。颔联进一步描述了他的心境如同麋鹿般自在,不追求名利,如同有才华却甘愿隐居的卧龙。颈联通过描写北户的高敞却无客来访,以及西林的春暖却被云封,衬托出郑于业隐居之地的清幽和宁静。尾联以青童白鹤相携的美好景象,以及不遣闲人逢的描述,强调了此地的神秘和高洁,进一步突出了郑于业隐居生活的超凡脱俗。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心境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对郑于业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