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寇刘公孙尧士来求黄太史碑文却还大庾仆曾拜公于家食因附致哀挽之私

林泉不为苍生起,陇兆俄惊白马悲。 淮海军储飞挽日,茂陵词赋谢归时。 论功合上云台画,纪实应存太史碑。 玉树传家知不愧,生刍何处寄遐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司寇:古代官职,主管刑狱。读作(dà sī kòu)
  • 苍生:指百姓。
  • 陇兆:墓地。读作(lǒng zhào)
  • 白马悲:这里指悲伤的氛围,化用了西王母乘白麟来悼念周穆王的典故。
  • 飞挽:迅速运送粮草。
  • 茂陵:此处借指汉武帝的陵墓,常用来指代皇帝的陵墓,这里可能暗示此人地位尊贵。读作(mào líng)
  • 云台:汉宫中高台名。汉光武帝曾图功臣三十二人于云台。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 生刍:指新割的青草,常用于表示对逝者的祭奠和怀念。读作(shēng chú)

翻译

山林泉水不会因百姓的需求而兴起,墓地忽然惊现如白马悲泣般的哀伤氛围。在淮河一带为军队储备粮草并迅速运输的那些日子里,在如同(某人)从皇帝陵墓处辞赋作别归家之时。论功劳应该在云台上被绘像铭记,记录实事理应在太史的碑文中留存。美好的品德家世相传当之无愧,可这新割的青草要送往何处才能寄托我这悠远的思念呢?

赏析

这首诗是黎民表为刘公孙尧士所写,诗中表达了对他的哀悼和追思。首联通过“林泉不为苍生起,陇兆俄惊白马悲”描绘了一种悲伤的氛围,暗示了刘公孙尧士的离世给人们带来的悲痛。颔联“淮海军储飞挽日,茂陵词赋谢归时”回顾了他生前的功绩,如为军队储备粮草的贡献以及可能在文学方面的才华。颈联“论功合上云台画,纪实应存太史碑”强调了他的功绩应该被铭记,应该在功臣名将的行列中有一席之地,并且其事迹也应该被太史记录在碑文中,流芳百世。尾联“玉树传家知不愧,生刍何处寄遐思”则表达了对他美好品德和家世的赞扬,以及诗人对他的深切怀念,然而却不知何处寄托这哀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沉,通过用典和对比等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刘公孙尧士的敬重和惋惜之情。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