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大理使江北暂还洛中

双旌指日入河阳,嵩洛云山是故乡。 郎署遭逢身未晚,江湖风雪鬓徒苍。 恩加绣斧光辉远,醉别黄花驿路长。 丛桂莫淹淮水骑,圣明垂意在南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旌(shuāng jīng):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这里指代陆大理的出行仪仗。
  • 河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
  • 郎署:汉、唐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后亦泛指官署。
  • 绣斧:汉武帝时,御史中丞掌纠察弹劾之事,有权杀犯官,号“绣衣直指”。后以“绣斧”指皇帝特派的执法大员。
  • 黄花:这里指菊花。

翻译

陆大理带着出行的仪仗,很快就要到达河阳,嵩山和洛阳的山峦云水,那是他的故乡。他在官署中获得机遇并不算晚,只是在江湖经历风雪,头发已白。皇帝的恩宠使得他如持绣斧的执法大员般光辉远大,在开满菊花的驿道上醉别,此去路途漫长。不要让丛生的桂树阻碍了他沿淮水前行的马蹄,圣明的君主对南方寄予厚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黎民表通过对陆大理行程、境遇以及使命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期望。诗的首联点明陆大理的目的地是他的故乡,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颔联描述了陆大理在官署中的机遇以及他经历的沧桑,形成了一种对比。颈联则强调了皇帝对他的恩宠以及离别的情景。尾联以桂树和淮水为喻,表达了对陆大理顺利前行的祝愿,同时也暗示了圣明的君主对南方的关注。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用典恰当,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的关切。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