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慢

马上三年,醉帽吟鞭,锦囊诗卷长留。怅溪山旧管,风月新收。明便关河杳杳,去应日月悠悠。笑千篇索价,未抵蒲萄,五斗凉州。 停云老子,有酒盈尊,琴书端可消忧。浑未办、倾身一饱,淅米矛头。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晚天凉也,月明谁伴,吹笛南楼。
拼音

所属合集

#雨中花慢

注释

雨中花慢:词牌名。其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东坡,双调,九十八字,前阕十一句四平韵,后阕十句四平韵;仄韵者,始自秦少游,前后阕各十句、四仄韵。柳屯田平韵词,《乐章集》注「林钟商」,双调,百字,前后阕各十句、四平韵。 「吴子似见和,再用韵为别」:四卷本丁集作「子似见和,再用韵为别」。 吴子似:《安仁县志·人物志》:「吴绍古,字子嗣,通经术,从陆象山游。授承直郎,荆湖南路提举茶盐使干办公事。」《铅(Yán)山县志·十一·名宦》:「吴绍古,字子嗣,鄱阳人。庆元五年任铅山尉,多有建白。有史才,纂《永平志》,条分类举,先民故实搜罗殆尽。建居养院以济穷民及旅处之有病阨者。」按:吴氏尉铅山始于庆元四年,见赵昌父《刘之道祠记》,《铅山县志》作五年,误。(参《辛稼轩年谱》庆元四年)。 吟鞭:广信书信本作「吟鞍」,玆从四卷本丁集。 锦囊:借指诗作。《新唐书·卷二百〇三·〈文艺列传·李长吉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它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 「锦囊诗卷长留」句:唐·杜少陵《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一作三珠树。」 「怅溪山旧管,风月新收。」句:宋·黄山谷《赠李辅圣》诗:「旧管新收几妆镜,流行坎止一虚舟。」任渊注云:「『旧管』『新收』本吏文书中语,山谷取用,所谓以俗为雅也。」 日月悠悠:《诗经·邶风·雄雉》:「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笑千篇索价,未抵蒲萄,五斗凉州。」句:东晋、南朝宋·裴世期注《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引《三辅决录》:「伯郎,凉州人,名不令休。其注曰:伯郎姓孟,名他,扶风人。灵帝时。中常侍张让专朝政,让监奴典护家事。他仕不遂,乃尽以家财赂监奴,与共结亲,积年家业为之破尽。众奴皆惭,问他所欲,他曰:『欲得卿曹拜耳。』奴被恩久,皆许诺。时宾客求见让者,门下车常数百乘,或累日不得通。他最后到,众奴伺其至,皆迎车而拜,径将他车独入。众人悉惊,谓他与让善,争以珍物遗他。他得之,尽以赂让,让大喜。他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他生达,少入蜀。」「千篇索价」如依「李白斗酒诗百篇」句意释之,则千篇之价应为十斗(即一斛)。同此一斛酒也,孟他以之换得凉州刺史,而于此则千篇诗价犹不能抵其半(五斗)。三句首著一「笑」字,可知其为寓有嘲讽意味之反语。 「有酒盈尊,琴书端可消忧。」句: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未解:四卷本丁集作「未办」。 倾身一饱:东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诗:「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淅米矛头」句:《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顾恺之传〉》诗:「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后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桓玄时与恺之同在仲堪坐,共作了语。恺之先曰:『火烧平原无遗燎。』玄曰:『白布缠根树旒旐。』仲堪曰:『投鱼深泉放飞鸟。』复作危语。玄曰:『矛头淅米剑头炊。』仲堪曰:『百岁老翁攀枯枝。』有一参军云:『盲人骑瞎马临深池。』仲堪眇目,惊曰:『此太逼人!』因罢。」 「心似伤弓塞雁」句:《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天下合从〉》:「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晋书·卷一百十二·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塞雁,广信书信本作「寒雁」,玆从四卷本丁集。 「身如喘月吴牛」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荅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晓天凉夜:四卷本丁集作「晚天凉也」。 南楼:《晋书·卷七十三·庾(Yǔ)亮传》:「亮在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至,徐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马上三年:指辛弃疾在战马上度过三年的时间,形容他的军旅生涯。
  • 醉帽吟鞭:戴着醉人的帽子,手持吟诗的马鞭,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豪放的生活方式。
  • 锦囊诗卷:装满诗稿的锦囊,象征着诗人的才情和创作成果。
  • 旧管:此处指过去的山水景色,暗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 新收:此处指新的风月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感受。
  • 关河杳杳:遥远的关隘河流,形容旅途的艰险。
  • 日月悠悠:时间漫长,形容旅程的漫无边际。
  • 索价:此处比喻诗作的价值,言其珍贵。
  • 蒲萄:原指葡萄美酒,此处代指美酒。
  • 五斗凉州: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典故,形容不愿为官而选择自由的生活。
  • 停云老子:借用陶渊明《停云》诗篇的典故,指隐居生活。
  • 盈尊:满杯的酒。
  • 琴书:指琴棋书画,代表文人雅趣。
  • 淅米矛头:形容生活贫困,连基本的粮食都难以得到。
  • 伤弓塞雁:比喻因战争而受惊的鸟,表达诗人内心的创伤。
  • 喘月吴牛:出自《庄子·逍遥游》,形容极度劳累,如同吴地的牛在月光下喘息。
  • 南楼:南方的高楼,可能指的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

翻译

在马上度过了三年时光,我戴着醉意盎然的帽子,手持吟诗的马鞭,满载着诗卷,那些美好的山水和风月的记忆一直伴随着我。即将启程,面对遥远的关河,旅程漫长,我笑自己即使写了一千篇文章,价值也不及一杯甘醇的葡萄酒,即使在凉州这样的地方,只求五斗米就能过活。

在隐居生活中,停云老子般的我,虽然满杯的酒和琴书足以消解忧虑,但还是无法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生活困苦如同矛尖上的米粒。我的心就像受伤的边疆大雁,身体疲惫得像在月光下喘息的吴地之牛。夜晚渐凉,月色明亮,却无人陪伴,只能独自登上南楼,吹响笛子,排遣孤独。

赏析

这首词通过辛弃疾的自我描述,展现了他从军旅生活到隐居生活的转变,以及其间的情感起伏。他以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既有对往昔豪情壮志的回忆,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无奈与感慨。同时,词中引用陶渊明的典故,流露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最后,借月夜吹笛的场景,寄托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孤独心境的抒发。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哲理。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