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席间和洪景卢舍人,兼简司马汉章大监

天与文章,看万斛、龙文笔力。闻道是、一诗曾换,千金颜色。欲说又休新意思,强啼偷笑真消息。算人人、合与共乘鸾,銮坡客。 倾国艳,难再得。还可恨,还堪忆。看书寻旧锦,衫裁新碧。莺蝶一春花里活,可堪风雨飘红白。问谁家、却有燕归梁,香泥湿。
拼音

注释

“席间和洪景卢舍人,兼简司马汉章大监”:四卷本甲集作“席间和洪舍人,兼简司马汉章”。 “看万斛、龙文笔力。”句:唐·韩愈《病中赠张籍》:“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资扛。” 曾换:四卷本作“曾赐”。 “算人人、合与共乘鸾”句:此当用箫史、弄玉故事。《列仙传·箫史》:“箫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人人,对女子的昵称;鸾,谓凤凰。 銮坡客: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五十四·学士院》:“学士掌内庭书诏,指挥边事,晓达机谋,天子机事密命在焉,不当豫外司公事,盖防纤微间或漏省中语。故学士院常在金銮殿侧。”《文獻通考·卷五十四·翰林學士》:“前朝因金銮坡以为门名,与翰林院相接,故为学士者称金銮以美之。”《容斋随笔·卷十六·兄弟直四垣》:“绍兴二十九年,予仲兄始入西省,至隆兴二年伯兄继之,乾道三年予又继之,相距九岁。予作谢表云:‘父子相承,四上銮坡之直,弟兄在望,三陪凤阁之游。’” “倾国艳,难再得。”句:《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衫裁新碧:宋·苏轼《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诗:“为君裁春衫,高会开桂籍。” 莺蝶一春花里活:唐·李贺《秦宫》诗:“皇天厄运犹曾裂,秦宫一生花底活。”秦宫,後汉梁冀之嬖(bì)奴,得宠内舍。 “问谁家、却有燕归梁,香泥湿。”句:据洪景伯送景卢往南昌之《满庭芳》自注:“汉章作山雨楼,景卢为之记。”司马汉章其时已作山雨楼。二句云云,盖即指山雨楼而言。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