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 万里籋浮云

万里籋浮云,一喷空凡马。叹息曹瞒老骥诗,伏枥如公者。 山鸟哢窥檐,野鼠饥翻瓦。老我痴顽合住山,此地菟裘也。
拼音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观光的绰号。骆观光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北宋时盛行此曲。明末清初·万红友《词律》引毛氏云:「骆义乌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又云:「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又因秦湛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之句,故《图谱》删『卜算子』而名『百尺楼』;然『卜算子』之名,得知较早也。」。元高拭词注「仙吕调」。苏东坡词有「缺月挂疏桐」句,名《缺月挂疏桐》。秦处度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名《百尺楼》。僧皎词有「目断楚天遥」句,名《楚天遥》。无名氏词有「蹙破眉峰碧」句,名《眉峰碧》。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五仄韵。 籋(niè)浮云:追踪浮云。语出《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郊祀歌》:「太乙况,天马下,沾赤汗,沬流赭。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籋,同「蹑」。 「一喷空凡马」句:《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汗明见春申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fū)古同『跗』,足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羃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唐·杜少陵《丹青引》:「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叹息曹瞒《老骥》诗,伏枥如公者」句:东汉·曹孟德《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我痴顽合住山」句:《新五代史·卷五十四·冯道传》:「无才无德痴顽老子。」 菟裘:春秋时鲁地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鲁隐公曾命人在菟裘建宅,以便隐退后居住。后人遂以此称隐退之所。《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晋·杜元凯注:「菟裘,鲁邑,在泰山梁父县南。不欲复居鲁朝,故别营外邑。」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籋(niè):同“蹑”,追踪。
  • 曹瞒:即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翻译

在万里长空追踪那浮云,一声长嘶胜过平凡的马。可叹那曹操作老骥伏枥的诗,能像您这样伏枥的人啊。山鸟在屋檐下啼叫窥探,野鼠因饥饿而翻动屋瓦。年老的我痴呆固执适宜住在山中,这里就是我隐居的地方啊。

赏析

这首词以豪迈之笔开篇,展现出一种壮志凌云的气概。通过“万里籋浮云”“一喷空凡马”等描述,突出了一种非凡的气魄和追求。继而提到曹操的“老骥”诗,与所赞之人形成对比。下阕则切换到自然景象,山鸟、野鼠,略显荒凉,也反衬出词人想要归隐山中的心境。全词豪放与萧索交织,体现了辛弃疾复杂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