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 普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看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
拼音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花间集》顾夐(Xiòng)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句,又有「柳映玉楼春日晚」句,《尊前集》欧阳炯词起句有「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又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楼上醉和春色寝」句,取为调名。李后主词名《惜春容》,朱希真词名《西湖曲》,康伯可词名《玉楼春令》,《高丽史·乐志》词名《归朝欢令》。《尊前集》注「大石调」,又「双调」。《乐章集》注「大石调」,又「林钟商调」,皆李后主词体也。《乐章集》又有仙吕调词,与各家平仄不同。宋人习于将《玉楼春》与《木兰花》两调相混,二者当各有音谱,而在体制上却皆为七言八句之仄韵。《玉楼春》前后阕起句为仄起式,而《木兰花》前后阕起句为平起式。自李后主《玉楼春》前后阕起句为平起式后,遂在体制上将两调相混。晏同叔词集之《木兰花》与《玉楼春》体制皆同李后主词,此体为宋人通用,作者甚多。以顾夐词《玉楼春·拂水双飞来去燕》为正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句三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六字,前阕四句三仄韵,后阕四句两仄韵等变体。此调体制形似七言仄韵体诗,然格律与诗体迥异。此调因仄声韵较密,且有四个仄起律句,因而声情较为沉重压抑,适于表达沉闷、惆怅、感怀之情。 琵琶亭香炉峰:在江西九江县西大江滨。唐白乐天送客湓浦口,夜温邻舟琵琶声,作《琵琶行》,后人因以名亭。 玉溪香炉峰:在江西九江县西南。庐山之北,奇峰突起,状如香炉,故名。 玉溪:在江西信江源出玉山县怀玉山,在玉山县境曰玉溪,折西南至上饶县境名上饶江。 补陀大士:观音即观世音之略称,自唐初避李世民讳,故省去「世」字,菩萨名,亦称观自在菩萨。《妙法莲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苦恼从生,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补陀」者,《华严经》谓有补陀洛迦山,且谓系善财童子第二十八参观音菩萨说法处。稼轩此词题中所称之「观音补陀」及首句所称之「补陀大士」,当均指观音菩萨而言。稼轩另有赋题雨岩所画观音补陀之《水龙吟》阕,其中亦有「补陀大士虚空」句。盖南宋学人多误以补陀大士为观音菩萨之另一称呼也。补陀,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俱作「普陀」。 肯来: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俱作「看来」。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