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uán):积聚。
  • :招惹。

翻译

竹子一节又一节,上千的枝条积攒着无数的绿叶。我自己是不会开花的,免得招惹蜜蜂和蝴蝶。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竹子的形态和特性。“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形象地写出了竹子节节相连、枝叶繁茂的样子。后两句则表明了竹子的一种低调和自守,它不开花,也就不会引起蜂蝶的关注和喧闹,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致远的品格。诗人通过写竹子,或许也是在表达自身对一种清净、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赞赏了竹子那种不追逐外在繁华、保持自身本真的特质。全诗短小精悍,寓意深刻。

郑板桥

郑板桥

郑板桥,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一生画竹、写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 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