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有感

· 黄佐
雨霁风恬始见花,野梅含笑正横斜。 红芳此后周千里,绿树仍前荫万家。 寒日自能明蔀障,轻雷应为蛰龙蛇。 老来衰惫偏多感,时有新诗纪物华。
拼音

所属合集

#小寒

注释

蔀(bù):遮蔽。 物华:自然景物。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 (tián):安静,平静。
  • 含笑:形容花儿开放时娇艳的样子。
  • 横斜:形容树枝或花枝随意伸展的样子。
  • 红芳:指红色的花朵。
  • 绿树:绿色的树木。
  • (yīn):树荫,指树木遮蔽阳光形成的阴凉处。
  • 蔀障 (bù zhàng):遮挡阳光的障碍物。
  • 轻雷:轻微的雷声。
  • (zhé):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 龙蛇:比喻潜伏的生物。
  • 衰惫 (shuāi bèi):衰老疲惫。
  • 物华:自然景物的美丽。

翻译

雨后天晴,风也变得平静,这时才能看到花朵的绽放,野外的梅花带着微笑,枝条随意伸展。红色的花朵此后遍布千里,绿色的树木依旧为万家提供阴凉。寒冷的阳光自然能够穿透遮挡,轻微的雷声应该是为了唤醒冬眠的生物。年老体衰,总是感慨良多,不时地写下新诗来记录这自然的美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小寒时节的自然景色,通过“雨霁风恬”和“野梅含笑”等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后天晴的宁静与梅花的娇艳。诗中“红芳此后周千里,绿树仍前荫万家”一句,既表达了春天花朵的繁盛,也体现了树木为人们带来的实际益处。后两句则通过“寒日”和“轻雷”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生命的复苏。结尾处,诗人表达了自己因年老而感慨,但仍通过诗歌来记录和赞美自然之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