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修龄先生遗卷

能于真我觅真悰,因应如环任适从。 忧国筹边皆实著,空花泡影总销镕。 德山无复双游屐,手泽犹存半偈宗。 知是灵通超起灭,令人千载想高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真我:真正的自我,指人的本性或本质。
  • 真悰:真正的快乐或满足。
  • 因应:根据情况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 如环:像环一样圆转无碍,比喻顺应自然。
  • 任适从:随意适应,自由自在。
  • 实著:实际的成就或效果。
  • 空花泡影:比喻虚幻不实的事物。
  • 销镕:熔化,比喻消失或消融。
  • 德山:地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或山名。
  • 游屐:游人的鞋子,代指游历。
  • 手泽:手汗所沾润,指先人的遗物或遗迹。
  • 半偈宗:半句偈语,指佛教中简短而深刻的教义。
  • 灵通:指精神或智慧的通达。
  • 超起灭:超越生死轮回。
  • 高踪:高尚的行迹或成就。

翻译

能够在真正的自我中寻找真正的快乐,根据情况自然地采取行动,自由自在。忧国忧民、筹划边防都是实实在在的成就,而那些虚幻的事物终究会消失。德山上不再有游人的足迹,但先人的遗物仍存留着半句深刻的教义。知道这是超越生死轮回的智慧,让人千百年来都向往着那高尚的行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杨修龄先生高尚品德和深远影响的敬仰。诗中,“真我”与“真悰”体现了对内在真实自我的追求和对真正快乐的理解。通过“忧国筹边”与“空花泡影”的对比,强调了实际行动与虚幻事物的区别。最后,通过对“德山”、“手泽”和“灵通”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杨修龄先生超越世俗、留下深远影响的高尚品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先贤的无限敬仰和追思。

黄公辅

明广东新会人,字振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御史,忤魏忠贤去官。后迁江西参政,分守宝庆,有政绩。 ► 5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