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

墨云亭午大于上,倏忽风雷若有神。 一带江山皆化雨,三秋禾黍转芳春。 彷徨周旱朝青帝,想像□霖系紫宸。 岂是终南山上客,秪求真诀作仙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亭午:正午。
  • 倏忽:突然,迅速。
  • 化雨:比喻恩泽如雨,滋润万物。
  • 三秋:指秋季的三个月,也泛指秋季。
  • 禾黍:泛指庄稼。
  • 芳春:春天,春光。
  • 彷徨:徘徊不定,犹豫不决。
  • 周旱:普遍的旱灾。
  • 青帝: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位于东方,代表春天。
  • 想像:想象。
  • :连绵不断的雨。
  • 紫宸:古代帝王的宫殿,也指朝廷。
  • 终南山上客:指隐居在终南山的人。
  • 真诀:指修仙的秘诀。
  • 仙人:神话传说中长生不老、有神通的人。

翻译

正午时分,墨云密布天空,突然间风雷大作,仿佛有神灵在操控。 一片江山都被恩泽如雨所滋润,秋天的庄稼转眼间迎来了春光。 我徘徊不定,思考着如何解决普遍的旱灾,朝拜青帝祈求春雨。 想象着连绵不断的雨能够滋润大地,关系到朝廷的安宁。 我并非终南山的隐士,只求得到修仙的秘诀,成为真正的仙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正午时分天空突变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诗人对自然恩泽和人间安宁的思考。诗中,“墨云亭午大于上,倏忽风雷若有神”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天空的突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后文则通过对“化雨”、“芳春”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自然恩泽的感激和对人间安宁的期盼。最后,诗人表明自己并非隐士,而是追求修仙之路,体现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黄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