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早朝

· 黄佐
北风吹雪静芳尘,雪霁千门丽景新。 丹地秖闻鸣玉步,碧天疑有散花人。 寒光掩映龙楼晓,迟日熏成凤沼春。 归向柳边凝立久,试裁巴曲和韶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雪霁(jì):雪后天气放晴。
  • 丹地:古代帝王宫殿的地面涂成红色,这里指宫殿。
  • 鸣玉:古代贵族身上佩带的玉饰,行走时相击发声。
  • 碧天:蓝天。
  • 散花人:指仙女,传说中仙女散花以示吉祥。
  • 寒光:指雪后清晨的寒气。
  • 龙楼:皇帝的宫殿。
  • 迟日:春日,这里指春日的阳光。
  • 凤沼:指皇宫中的池沼,象征皇家。
  • 韶钧:古代的雅乐,这里指美好的音乐。

翻译

北风吹散了雪花,静静地覆盖了尘埃,雪后天晴,千家万户都显得格外美丽新鲜。在红色的宫殿里,只听见玉佩的叮当声,仿佛蓝天上有着散花的仙女。清晨的寒光掩映着皇宫的晓色,春日的阳光渐渐让皇家的池沼变得温暖如春。回到柳树边久久地凝立,试着用巴地的曲调来和着那美妙的雅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雪后清晨皇宫的宁静与美丽。诗中,“雪霁千门丽景新”一句,既展现了雪后放晴的清新景象,又隐喻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和希望。后文通过对宫殿、玉佩声、仙女散花等意象的描绘,进一步以象征手法表现了皇宫的庄严与神秘。结尾处的“归向柳边凝立久”,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美景的沉醉与留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皇家气象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