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梁明仲

· 黄佐
都门杨柳映愁生,久客怀归此送行。 乡梦昔曾随去马,春光今已别流莺。 舟移北渚龙光窅,路入南天剑气明。 他日一尊寻旧约,白云溪上濯尘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都门:京城的城门。
  • 杨柳:柳树,常用来象征离别。
  • 久客:长期在外的人。
  • 怀归:思念家乡,想要回去。
  • 乡梦:思乡的梦。
  • 去马:离开的马,指离别。
  • 春光:春天的景色。
  • 流莺:飞翔的黄莺,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 北渚:北方的水边。
  • 龙光:指光芒,比喻才华或显赫。
  • 南天:指南方的天空。
  • 剑气:比喻英勇或威武的气概。
  • 一尊:一杯酒。
  • 旧约:以前的约定。
  • 白云溪:地名,可能指某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 濯尘缨:洗去尘土的帽带,比喻洗去尘世的烦恼。

翻译

京城的杨柳映照出我心中的愁绪,我这个长期在外的人,此刻怀着归乡的心情为你送行。 往昔的乡梦曾随着离去的马蹄,而今春天的美景已与飞翔的黄莺分别。 船只驶向北方的水边,那里的光芒深远而神秘;道路通往南方的天空,那里的剑气明亮而威武。 将来有一天,我们按照旧时的约定,再次相聚,我将在白云溪上洗去尘世的烦恼,与你共饮一杯。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送别及对归乡的渴望。诗中,“都门杨柳”与“久客怀归”相映成趣,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与诗人的心境。后联通过“北渚龙光”与“南天剑气”的对比,展现了旅途的辽阔与未来的希望。结尾的“白云溪上濯尘缨”则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期待与对尘世烦恼的洗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