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暄二首

· 黄佐
乃者庞德公,耦耕栖鹿门。 荆棘视城府,轶驾谁能轩。 吾庐在通逵,车马时往还。 抱独以混世,曲肱道终存。 采芳息尘务,观书忘市喧。 委和在我躬,悠然感乾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卧暄:指在温暖的阳光下休息。
  • 乃者:从前,往昔。
  • 庞德公:东汉末年隐士,以清高著称。
  • 耦耕:两人并肩耕作。
  • 鹿门: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庞德公隐居之地。
  • 荆棘视城府:比喻对世俗的权力和地位不感兴趣,视如荆棘。
  • 轶驾谁能轩:比喻超脱世俗,不与世争。
  • 通逵:四通八达的道路。
  • 曲肱:弯曲手臂,指简朴的生活。
  • 委和:自然和谐。
  • 我躬:我自己。
  • 乾坤:天地。

翻译

从前,庞德公与妻子并肩耕作,隐居在鹿门山。他对世俗的权力和地位视如荆棘,超脱世俗,不与世争。我的家坐落在四通八达的道路旁,车马时常往来。我以简朴的生活混迹于世,弯曲手臂,坚守道义。采摘芳草,暂时放下尘世的杂务,读书以忘却市场的喧嚣。自然和谐归于我自身,悠然自得,感慨天地之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通过对比庞德公的隐居生活和自己的现状,诗人展现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淡漠。诗中“荆棘视城府,轶驾谁能轩”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权力的不屑和对超脱的向往。最后,诗人通过“委和在我躬,悠然感乾坤”表达了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和对天地广阔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