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赤帝:传说中的炎帝,这里指明朝。
- 胡地:指边疆地区,特别是指与汉族文化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 苍姬:指周文王的母亲,这里象征着国家的稳固和繁荣。
- 奠鼎:古代帝王举行的一种仪式,象征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 繁露:指露水,比喻恩泽广泛。
- 礼缦:指礼仪的盛大和美好。
- 庆云:吉祥的云,象征吉祥和繁荣。
- 灞棘:指灞水边的荆棘,比喻边疆的艰险。
- 孤垒:孤立的堡垒,指边疆的防御工事。
- 皋兰:地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这里指边疆地区。
- 万弦:指弓箭,比喻军事力量。
- 词臣:指文学侍从之臣,这里指诗人自己。
- 献颂:献上赞美的诗文。
- 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国境内,古代常用来象征边疆。
翻译
在庚子年二月,我进入京城,心中感慨万分,写下了这四首诗。诗中,我以赤帝比喻明朝,驱赶着边疆的胡人,以苍姬象征国家的稳固和繁荣。仁政如繁露般滋润着四方,礼仪如庆云般美好。灞水边的荆棘围绕着孤立的堡垒,皋兰之地控制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文学侍从的我,不断献上赞美的诗文,谁敢在燕然山上刻下功绩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展现了明朝的强盛和边疆的稳固。诗中“赤帝”、“苍姬”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赞美。同时,通过对边疆景象的描绘,如“灞棘”、“孤垒”、“皋兰”,诗人表达了对边疆安全的关切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豪。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爱国情怀和文学才华。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
黄佐的其他作品
- 《 宜阳八景次东溪郑尚书韵八首黄岑叠翠 》 —— [ 明 ] 黄佐
- 《 九日登栖霞山赠冯宗典 》 —— [ 明 ] 黄佐
- 《 苦热 》 —— [ 明 ] 黄佐
- 《 南归途中杂诗二十二首 》 —— [ 明 ] 黄佐
- 《 厓山怀古六首 其二 》 —— [ 明 ] 黄佐
- 《 灯夕草堂池中初泛小舟值春雨新霁 》 —— [ 明 ] 黄佐
- 《 送翁少参归蜀 》 —— [ 明 ] 黄佐
- 《 嘉靖丙戌元宵燕集分得银字赋二十韵 》 —— [ 明 ] 黄佐
相关推荐
- 《 仲春经筵 》 —— [ 清 ] 弘历
- 《 闺二月金昌亭眺集一首 》 —— [ 明 ] 黄省曾
- 《 壬辰1832春仲来澎抚恤三阅月而蒇事公馀阅蒋怿庵同年所辑澎湖续编有前刺史陈廷宪澎湖杂咏诗勉成和章即为怿庵同年志别 》 —— [ 清 ] 徐必观
- 《 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 》 —— [ 明 ] 陈邦彦
- 《 淳熙四年二月既望静江守臣张某奉诏劝农于郊乃作熙熙阳春之诗二十四章章四句以示父老俾告于其乡之人而歌之 》 —— [ 宋 ] 张栻
- 《 客中春暮 》 —— [ 明 ] 陈昂
- 《 次韵周安道宪史仲春雨窗书怀十首 其一 》 —— [ 元 ] 叶颙
- 《 后地震行 》 —— [ 清 ] 洪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