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鸠篇

· 杨慎
辞家乡,去亲爱。远从军,万里外。日暮旷野,霜风冻我。 有夫行恻,营巢寄所。蒙鸠语老鸱,摘巢抨去之。老鸱言:此鸟是凤凰,抨之恐不祥。 但可嚇去之,不令在我傍。凰止凤飞,羽毛摧颓。五里一返顾,十里一徘徊。 山川嵯峨,嵚岑隐阿。且饮晨露,飧朝霞。祸无常门,福无常家。 咄嗟呼,伤哉谓之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蒙鸠:一种鸟名,此处可能指某种小型鸟类。
  • 老鸱:即老鹰,一种猛禽。
  • :打击,攻击。
  • :吓唬。
  • 摧颓:破败,衰落。
  •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 嵚岑:山峰高耸。
  • :吃。
  • 咄嗟:叹息声。

翻译

告别家乡,离开亲人。远赴战场,在万里之外。日暮时分,旷野中霜风刺骨,冻得我瑟瑟发抖。 有一位丈夫心生怜悯,为我筑巢寄居。蒙鸠对老鸱说,摘掉这巢,把它赶走。老鸱回答:这只鸟是凤凰,攻击它恐怕会带来不祥。 只能吓唬它离开,不让它靠近我。凤凰停飞,羽毛破败。每行五里回头望,十里一徘徊。 山川高峻,山峰隐于山阿之中。暂且饮用晨露,吃朝霞。祸福无常,没有固定的门庭和家室。 唉,叹息啊,悲伤地说不出话来。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寓言的形式,描绘了一只蒙鸠与老鸱之间的对话,以及凤凰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祸福难料的感慨。诗中,蒙鸠与老鸱的对话反映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而凤凰的遭遇则象征了高贵与不幸的并存。最后,作者通过“咄嗟呼,伤哉谓之何”表达了对这种无常命运的无奈与悲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抒情性。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