铙歌鼓吹曲二十二首朱鹭一章十一句

· 黄佐
艾如张,罗毕以罗。雀飞避旃将谁何。雀以飞,罗罹之。 钲镯何以为,嗟将问谁。又何以为,嗟此者谁。卿道不,鼓绝声。 白云上天,日月其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铙歌鼓吹曲:古代军乐的一种,铙歌是军中用以止鼓退军的乐器,鼓吹曲则是以鼓和吹乐器为主的军乐。
  • 朱鹭:一种鸟名,这里可能指歌曲的名称。
  • 艾如张:艾,一种草本植物,如张可能指像张开的网。
  • 罗毕以罗:罗,捕鸟的网;毕,古代捕鸟用的长柄网。
  • :古代的一种旗子。
  • 将谁何:疑问句,意为“将要问谁”。
  • 罗罹之:罹,遭受;之,代词,指雀。
  • 钲镯:古代的打击乐器,钲类似锣,镯类似钟。
  • 嗟将问谁:嗟,叹词,表示感叹;将问谁,将要问谁。
  • 卿道不:卿,古代对人的尊称;道不,说不。
  • 鼓绝声:鼓声停止。
  • 白云上天:白云升上天空。
  • 日月其明:日月照耀,光明。

翻译

就像张开的艾草一样,用罗网和毕网捕捉。雀鸟飞翔躲避着旃旗,将要问谁。雀鸟飞翔,却被罗网捕获。 钲和镯的声音是为了什么,感叹着将要问谁。又为了什么,感叹着这是谁。你说不是,鼓声停止。 白云升上天空,日月照耀,光明普照。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军中捕鸟的场景,以及对乐器声音的描写,表达了军中生活的紧张与无常。诗中“艾如张,罗毕以罗”形象地描绘了捕鸟的网,而“雀飞避旃将谁何”则展现了雀鸟的无奈与逃避。后文通过对钲镯声音的疑问,以及对鼓声停止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未知和命运的感慨。最后,“白云上天,日月其明”则以自然景象的宏大与光明,象征着希望与未来。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军中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军旅生活的深刻感悟。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