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大京兆李慎庵

朝端廿载同供奉,忽漫相逢觉数奇。 更喜湘东为邵日,正当衡岳降神时。 酒浮南极银河净,花近重阳王露滋。 清世共归三鼎望,佳辰殊惬百年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端:朝廷。
  • 廿载:二十年。
  • 供奉:在皇帝左右供职的人。
  • 忽漫:忽然。
  • 相逢:相遇。
  • 觉数奇:感到命运奇特。
  • 湘东:地名,指湖南东部。
  • 邵日:美好的日子。
  • 衡岳:指南岳衡山。
  • 降神:神灵降临。
  • 南极银河净:指南方的天空银河清澈。
  •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
  • 王露滋:指露水滋润,象征恩泽。
  • 清世:清平世界。
  • 三鼎望:指三公的期望,古代三公是最高的官职。
  • 佳辰:美好的时光。
  • 殊惬:特别满意。
  • 百年期:长久的期望。

翻译

在朝廷中共同供职二十年,忽然相遇,感到命运的奇特。 更高兴的是,在湖南东部的美好日子里,正值衡山神灵降临之时。 酒杯中映出南方清澈的银河,花儿在重阳节时受到露水的滋润。 在这清平世界中,我们共同怀有三公的期望,美好的时光特别满足了我们长久的期望。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与李慎庵在朝廷中长期共事的深厚情谊,以及在特定时刻相遇的喜悦。诗中通过“朝端廿载同供奉”展现了两人长期的共同经历,而“忽漫相逢觉数奇”则突显了这次相遇的偶然与珍贵。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南极银河净”和“花近重阳王露滋”,增添了诗意的美感,同时也寓意着吉祥和恩泽。最后,“清世共归三鼎望,佳辰殊惬百年期”则表达了两人对未来的共同期望和满足感,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黄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