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兵侍苏舜泽总督宣大

秋入边城朔气寒,共看司马一登坛。 关云乱拥黄沙起,塞雁惊飞白日残。 行遣伍符营细柳,誓将尺剑斩楼兰。 知君不为凌烟尽,感激君恩欲报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兵侍:兵部侍郎,古代官职名,相当于现代的军事部门副部长。
  • 苏舜泽:人名,诗中的收信人,即兵部侍郎。
  • 宣大:宣府和大同,明代北方的两个重要军事重镇。
  • 司马:古代官职名,这里指苏舜泽,因其担任兵部侍郎,相当于古代的司马。
  • 登坛:登上将坛,指担任重要军事职务。
  • 伍符:古代军队的基层组织,五人为伍,符为凭证。
  • 细柳: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古代著名的军营所在地。
  • 楼兰:古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边疆的敌人。
  • 凌烟:凌烟阁,古代供奉功臣画像的地方,这里指功名。

翻译

秋天的边城寒气逼人,我们一同见证了司马(苏舜泽)登上将坛的重要时刻。 关隘的云雾缭绕,黄沙四起,塞外的雁群在残阳中惊飞。 你派遣伍符,精心管理细柳营,誓言要用尺剑斩杀楼兰(边疆的敌人)。 我知道你不仅仅是为了凌烟阁的功名,而是深深感激难以回报的君恩。

赏析

这首诗是黄廷用赠给兵部侍郎苏舜泽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边城秋景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荒凉与严峻。诗中“共看司马一登坛”一句,既表达了对苏舜泽军事才能的认可,也体现了对其即将承担重任的期待。后文通过对“伍符”、“细柳”、“楼兰”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苏舜泽的军事部署和报国决心。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苏舜泽不为功名,只为报答君恩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忠诚的赞美。

黄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