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淩空:高高地。
- 飞锡:佛教用语,指僧人云游四方。
-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 薝卜:一种植物,又称栀子花。
- 鸿冥:指高空,比喻高远的志向或境界。
- 羲娥:指太阳和月亮,羲和是太阳神,娥皇是月神。
- 龙象:佛教中指修行有成就的僧人。
- 拈花:佛教中的一种仪式,象征着领悟佛法。
- 月华:月光。
翻译
在高空飞翔的僧侣,其身影如同嶙峋的山石般坚毅,栀子花的香气中,草木自然地迎来了春天。鸟儿飞过,云彩移动,这便是现世的光景;而我,面对广阔的天空,又算得了什么呢?太阳和月亮交替,断送了千年的梦境;修行有成的僧人们,最终也不过是一堆尘土。我应该像拈花那样微笑,静静地看着沧海,无言地迎接新月的光辉。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佛教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生境界的深刻感悟。诗中“鸟度云移今此世,鸿冥天阔我何人”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又透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考。结尾的“便合拈花发微笑,沧波无语月华新”则以佛教的拈花微笑象征领悟,与无言的沧海和新月共同构成了一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画面。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达的高超技巧。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
黄佐的其他作品
- 《 苍梧初发 》 —— [ 明 ] 黄佐
- 《 陈朝纪不赴饮以诗来谢次韵二首 》 —— [ 明 ] 黄佐
- 《 宜阳八景次东溪郑尚书韵八首黄岑叠翠 》 —— [ 明 ] 黄佐
- 《 春郊感兴 》 —— [ 明 ] 黄佐
- 《 集杜句题彩凤云龙卷送方公子行 》 —— [ 明 ] 黄佐
- 《 赠潘罗阳自南户部赋归 》 —— [ 明 ] 黄佐
- 《 招颂补遗九首治洪水 》 —— [ 明 ] 黄佐
- 《 文衡山致仕言归次韵二首 》 —— [ 明 ] 黄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