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丁宁赠钱员外绪山
迂儒多曲语,壮士自平夷。
千古周行在,胡为向小歧。
荆榛不自剪,令我此心迷。
洞识虚明体,超然即在兹。
性分同一理,此理最渊微。
孔圣言仁处,力行不远而。
丁宁三告语,相与忆所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迂儒:指言行拘泥于古板、不切实际的儒者。
- 曲语:指言辞曲折,不直接。
- 壮士:勇敢的战士或豪杰。
- 平夷:平坦,这里指心胸开阔,不拘小节。
- 周行:指周朝的正道或正确的道路。
- 小歧:小岔路,比喻小错误或小偏差。
- 荆榛:荆棘和榛木,比喻困难和障碍。
- 洞识:深刻理解。
- 虚明体:指空灵明澈的境界或状态。
- 性分:本性,天性。
- 渊微:深奥微妙。
- 孔圣:指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仁:儒家核心思想之一,指爱人、仁慈。
- 力行:努力实践。
- 丁宁:反复叮嘱。
- 三告语:多次告诫的话。
- 所之:所去的地方,这里指所追求的目标或理想。
翻译
拘泥于古板的儒者言辞曲折,而勇敢的战士心胸开阔。千古以来,正确的道路一直存在,为何要走向小错误呢?如果不自己除去困难和障碍,我的心就会迷失。深刻理解空灵明澈的境界,超脱就在这里。本性遵循同一道理,这个道理深奥微妙。孔子谈及仁的地方,努力实践就不会偏离。我反复叮嘱三次,与你一同回忆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迂儒”与“壮士”的对比,强调了直面困难、坚持正道的重要性。诗中“荆榛不自剪,令我此心迷”表达了面对困难时,如果不主动解决,心灵就会迷失。后文提到“洞识虚明体,超然即在兹”,意味着通过深刻理解和实践,可以达到超脱的境界。最后,诗人通过“丁宁三告语”表达了对共同理想的坚持和追求,体现了对真理和道德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