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百咏

· 张淮
皓脸微凝不语神,误疑薝卜又非真。 瑶台月下吹箫态,姑射山中绝粒人。 洗出玉杯承白露,蜕来玉质出缁尘。 善和坊里端端去,今日凭谁管领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皓脸:洁白如玉的脸庞。
  • 薝卜(zhān bǔ):即栀子花,这里比喻牡丹。
  •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姑射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神仙居住之地。
  • 绝粒:断绝粮食,指神仙不食人间烟火。
  • 缁尘:黑色的尘土,比喻世俗的污染。
  • 善和坊:唐代长安城中的一个坊名,这里可能指牡丹的产地或盛产地。
  • 端端:端正,这里可能指牡丹花的样子。

翻译

洁白如玉的脸庞微微凝固,不言不语的神态,让人误以为是栀子花却又非其真身。 仿佛在瑶台月下吹箫的仙女,又似姑射山中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洗去尘埃,如同承接白露的玉杯,蜕去凡尘,显露出如玉的本质。 在善和坊中,牡丹花端正地开放,如今,又有谁能来管领这春日的盛景呢?

赏析

这首作品以牡丹为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将牡丹的美描绘得如梦如幻。诗中,“皓脸微凝不语神”形容牡丹的静美,而“瑶台月下吹箫态”和“姑射山中绝粒人”则赋予牡丹以超凡脱俗的气质。后两句通过“洗出玉杯承白露”和“蜕来玉质出缁尘”进一步以玉为喻,强调牡丹的纯洁与高贵。结尾的“善和坊里端端去,今日凭谁管领春”则带有几分哀愁,表达了对牡丹盛景无人欣赏的遗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牡丹的独特魅力。

张淮

张淮,字景禹,号治斋。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进士。历官台州知府。事见清咸丰《顺德县志》卷一〇。 ► 35篇诗文

张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