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靡靡:连续不断的样子。
- 俎豆: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器具。
- 檐楹:屋檐和柱子。
翻译
十亩的学堂依旧保持着古老的典范,诗篇完成时,连白鹿也前来聆听。 群山连绵不绝,水流争相涌出,唯独一棵孤树下,荒凉中鸟儿自在地鸣叫。 烟雾散去,香炉中似乎还飘浮着祭祀的香气,苔藓生长,覆盖了漱石和屋檐柱子。 废墟与兴盛,唯有人的心灵依旧存在,五百年的历史,后人依然前来拜谒。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白鹿洞的静谧与历史的沉淀。诗中,“十亩堂”与“诗成白鹿也来听”展现了学堂的古老与诗意的浓厚,而“群山靡靡水争出,独树荒荒鸟自鸣”则通过对比群山的连绵与孤树的荒凉,表达了自然的壮阔与孤独。后两句“烟散香炉浮俎豆,苔生漱石上檐楹”进一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学堂的古朴与岁月的痕迹。结尾的“废兴独有人心在,五百年来拜后生”则深刻表达了历史的变迁与人心不灭的主题。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题三石 》 —— [ 明 ] 湛若水
- 《 水藤吴君名纯号藤川行年七十七好学不倦来访天关执弟子礼次韵二首赠之 》 —— [ 明 ] 湛若水
- 《 参赞紫岩刘公有旨取回京用行在八月末予以祭告先之渡江作此奉赠 》 —— [ 明 ] 湛若水
- 《 经始壁立洞用前韵 》 —— [ 明 ] 湛若水
- 《 送禾川左孟和埙宋景贤沆登祝融因答其问 》 —— [ 明 ] 湛若水
- 《 过十八滩戏作 》 —— [ 明 ] 湛若水
- 《 赠何道亨转北工部侍郎理易州厂 》 —— [ 明 ] 湛若水
- 《 为永顺彭宣慰题四首天章阁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