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方山中丞转坐北院

脱除雀弁冠峨豸,破却春风面肃霜。 会计总条知孔老,振扬中宪陋张汤。 三山草树千门晓,万里云霄一鹗翔。 多少都人望仪羽,西楼目断括琴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雀弁:古代官员的礼帽,形状似雀。
  • 峨豸:指高耸的官帽,豸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兽,常用来形容官帽的形状。
  • 会计:指管理财务。
  • 孔老:指孔子和老子,代表儒家和道家。
  • 中宪:指中央的法令。
  • 张汤:西汉时期的著名法家,以严刑峻法著称。
  • 三山: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仪羽:指仪仗队中的旗帜。
  • 括琴囊:指收藏琴的袋子,这里比喻收藏才华。

翻译

脱下华丽的官帽,换上严肃的豸冠,春风中面容如霜般冷峻。 管理财务总能领悟孔老的智慧,振扬中央法令,不屑于张汤的严苛。 三山上的草树映照着千家万户的黎明,万里云霄中一只鹗鸟翱翔。 多少人都期待着仪仗队的旗帜,西楼上目光远望,心中却藏着才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官员的形象和心态。诗中,“脱除雀弁冠峨豸”和“破却春风面肃霜”两句,通过对比华丽的官帽和严肃的豸冠,以及春风中的冷峻面容,形象地展现了官员从繁华到严肃的转变。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孔老的智慧和张汤的严苛,表达了官员对智慧的追求和对严苛的不屑。最后两句以三山和鹗鸟为喻,展现了官员的高远志向和内心的才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官员的高尚情操和远大抱负。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