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紫岩公宅会韵兼示同志

人人眼见汗篇青,莫是人心有六经。 蚀尽蠹鱼犹未悟,坐来槁木也忘形。 金锟可刮无穷膜,草色交青未了庭。 北极中天长不动,森罗聊尔见诸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紫岩公: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道。
  • 会韵:指与他人以诗会友,按照一定的韵脚作诗。
  • 六经: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
  • 蠹鱼:指蛀书虫,比喻死读书而不解其意的人。
  • 槁木:枯死的树木,比喻心境枯寂。
  • 金锟:一种锋利的刀具,比喻锐利的智慧或见解。
  • 无穷膜:比喻深奥难解的事物或道理。
  • 草色交青:指春天的景象,草色青翠。
  • 未了庭:指庭院中的草木尚未修剪整齐,比喻学问或道理尚未完全明了。
  • 北极中天:指北极星,因其位置几乎不变,常用来比喻坚定不移。
  • 森罗:指宇宙间万物的罗列。
  • 聊尔:姑且,暂且。

翻译

每个人都能看到书页上的汗水痕迹,或许是因为人心本就蕴含着六经的智慧。那些蛀书虫般的学者即使将书本蛀蚀殆尽也未能觉悟,而坐在这里的我,心境已如枯木般忘却了形骸。锋利的智慧可以剖开深奥难解的事物,庭院中的草色青翠,但学问的庭院尚未整理得井井有条。北极星高悬中天,恒久不变,宇宙万物的罗列,姑且在这里显现出诸星的光辉。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蠹鱼”与“金锟”,形象地描绘了死读书与活用智慧的区别。诗中“人人眼见汗篇青”一句,既展现了学习的艰辛,也暗示了知识的普遍性。后文以“北极中天”为喻,表达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宇宙真理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学问与智慧的深刻理解。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