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三月十八日欧南野司成设会于鸡鸣山凭虚阁予以风阻而返依限韵追和

想到凭虚思入微,况同嘉客倚晴晖。 风尘阻隔非缘薄,咫尺仙凡是愿违。 江水无情终日逝,冥鸿得意背人飞。 故园春草年年绿,惆怅王孙归不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午: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此处指明代的某一年。
  • 欧南野:人名,可能是当时的文人或官员。
  • 司成:古代官职名,负责教育事务。
  • 鸡鸣山:地名,位于今南京市。
  • 凭虚阁:建筑名,可能位于鸡鸣山上。
  • 依限韵:按照规定的韵脚作诗。
  • 湛若水:诗人名,明代文人。
  • 嘉客:尊贵的客人。
  • 风尘:指旅途的艰辛。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仙凡:仙人和凡人,比喻境界或身份的差异。
  • 冥鸿:高飞的鸿雁,比喻高远的志向或隐逸的人。
  • 王孙:贵族子弟的通称。

翻译

想到登上凭虚阁,心中思绪万千,何况还有尊贵的客人在晴朗的阳光下相伴。旅途的风尘阻碍了我的行程,并非因为缘分浅薄,而是近在咫尺却如同仙凡之隔,愿望难以实现。江水无情,终日流淌不息,高飞的鸿雁得意地背人而去。故园的春草每年都会绿意盎然,我心中惆怅,不知那些贵族子弟何时归来。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参加鸡鸣山凭虚阁聚会的遗憾之情。诗中,“风尘阻隔”与“咫尺仙凡”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未能与会的无奈和惋惜。后两句通过对江水和冥鸿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理想追求的感慨。结尾的“故园春草年年绿”则寄托了诗人对归乡和友人重逢的深切期盼。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