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鹇歌

· 张诩
君不见泸南秦吉了,饿死不首蛮夷丘。又不见唐家孙供奉,奋跳欲断朱三喉。 嗟尔白鹇急主难,委质翻配三忠俦。忆昔海黄雾四塞,天狗如雷堕东北。 三辰鏖战日无辉,伏尸百里海尽赤。六军披靡可奈何,云从飞龙赴碧波。 白鹇笼中起踯躅,恨不握剑挥长戈。剑欲截断参政首,戈欲钃绝宣尉脰。 请回飞龙驾云车,直抵中原挥一帚。皇天不祚赵孤儿,白日不照吾心悲。 耸身直翅轻一踯,竟与金笼饱鲸鲵。乌乎白鹇乃羽族,报主之义何其笃。 如何厕中拉胁奴,禽兽之心人面目。太仓饱士多如林,算来何如豢此禽。 羽衣缟裳夺霜雪,忠肝义胆鸾凤音。只今茫茫海天角,魂逐三忠戏冥漠。 千秋化作精卫翔,悲鸣直待沧溟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泸南秦吉了:指泸南地区的秦吉了鸟,这里用作比喻。
  • 孙供奉:唐代宫廷中的供奉,这里用作比喻。
  • 朱三:指朱温,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开国皇帝。
  • 三忠:指三位忠臣,具体人物不详,可能是指历史上的忠臣。
  • 海黄雾四塞:形容战乱时天昏地暗,四方被雾气笼罩。
  • 天狗:古代传说中的凶星,这里比喻敌人。
  • 三辰:指日、月、星,这里指天象。
  • 鏖战:激烈的战斗。
  • 伏尸:倒下的尸体。
  • 飞龙:比喻皇帝或朝廷。
  • 踯躅:徘徊不前的样子。
  • 参政宣尉:古代官职名,这里指敌对势力的官员。
  • 钃绝:斩断。
  • :脖子。
  • 云车:神仙所乘的车,这里比喻皇帝的车驾。
  • :赐福。
  • 赵孤儿:指赵氏孤儿,这里比喻忠臣之后。
  • 鲸鲵:大鱼,比喻敌人。
  • 羽族:鸟类。
  • 厕中拉胁奴:指卑鄙小人。
  • 太仓:国家粮仓,比喻朝廷。
  • 饱士:指吃饱的士人,这里指朝廷中的官员。
  • :养。
  • 羽衣缟裳:白色的衣服,比喻纯洁。
  • 鸾凤音:比喻美好的声音或品质。
  •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比喻不屈不挠的精神。
  • 沧溟:大海。

翻译

你可曾听说泸南的秦吉了鸟,宁愿饿死也不屈服于蛮夷之地。又可曾听说唐代的孙供奉,奋力一跃,几乎要割断朱温的喉咙。

唉,这白鹇鸟急切地为主人解难,委身于世,反而配得上三位忠臣的同伴。回想当初,海上的黄雾四起,天狗如雷般坠落在东北。

日、月、星三辰在激烈的战斗中黯淡无光,伏尸遍野,海水都被染红。三军溃败,无可奈何,云从飞龙跃入碧波之中。

白鹇在笼中徘徊,恨不得握剑挥戈,剑欲斩断敌参政的首级,戈欲切断宣尉的脖子。它想请回飞龙驾云车,直抵中原,挥动一扫帚。

但皇天不赐福于赵氏孤儿,白日不照我心悲。白鹇耸身一跃,竟与金笼一起被鲸鲵吞噬。

唉,白鹇乃是鸟类,报主之义何其坚定。而那些卑鄙小人,却有着禽兽之心,人面兽心。

太仓中的饱士多如林,算来还不如养这白鹇。它羽衣缟裳,如霜雪般纯洁,忠肝义胆,发出鸾凤之音。

如今,茫茫海天一角,白鹇的魂魄追随三位忠臣,在冥冥中游戏。千秋之后,它化作精卫鸟飞翔,直到大海干涸,悲鸣不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白鹇鸟的形象,赞美了忠贞不渝、报主之义的精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秦吉了、孙供奉、飞龙等,来强化白鹇的忠义形象。同时,通过对战乱、天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悲壮的氛围。最后,白鹇化作精卫,象征着不屈不挠、至死不渝的忠诚,表达了作者对忠臣精神的崇高敬意。

张诩

明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