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石帘泉

· 张诩
白云绝顶有飞瀑,大珠小珠落万斛。 初疑银河泻九天,又如环佩归仙躅。 毛发森然不敢留,稍下百步金石幽。 如将白练为帘箔,高挂清虚之殿头。 定是天孙为纺绩,唤取鲛梭方织得。 风来不卷月不钩,世不收拾垂百尺。 我来手弄潺湲处,青天白日惊风雨。 何当饱嚼九节蒲,捲帘飞挟蓬莱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hú):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
  • 九天:古代传说中的九重天,比喻极高的地方。
  • 仙躅 (xiān zhú):仙人的足迹,比喻仙境。
  • 森然:形容毛发竖立,感到寒冷或恐惧的样子。
  • 潺湲 (chán yuán):形容水流声。
  • 九节蒲:一种植物,传说中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常用来指代仙境。

翻译

在白云之巅,有一道飞瀑,大大小小的水珠如同万斛珍珠般落下。 初看时,它像是银河从九天倾泻而下,又像是仙人的环佩回归仙境。 站在那里,感到毛发竖立,不敢久留,稍往下走,便是一片幽静的金石之地。 如果用这白练般的水流作为帘箔,高高挂在清虚的殿堂之上, 那一定是天上的织女在纺绩,召唤鲛人用梭子方能织成。 风吹来时,这帘箔不会卷起,月亮也无法钩起它,世间无人收藏,它便垂挂百尺。 我来到这水声潺潺的地方,青天白日之下,仿佛能惊起风雨。 何时能够饱食九节蒲,卷起这帘箔,飞身携带着蓬莱仙境而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高山飞瀑的壮丽景象,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飞瀑比作银河和仙人的环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瀑布的壮观。诗中“毛发森然不敢留”一句,通过感官体验加深了瀑布的神秘和震撼。后文以帘箔喻瀑布,想象其为天上织女的作品,增添了诗意和神秘色彩。结尾处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张诩

明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