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短歌

· 张诩
铜鼓之形如扑满,铜鼓之声响春雷。 旧闻俚僚铸为此,虾蟆十二栖周回。 又闻小儿见蛙怪,蛮酋荒冢中悲啼。 阴风昼雨作光怪,乘涛鼓浪天昏迷。 镇海将军闻之怒,叱令小鬼为护持。 海不扬波在今日,坐见万国来航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铜鼓: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状似鼓,用铜制成。
  • 扑满:古代用来存钱的陶制或瓷制容器,上面只有一个细小的孔,用于投入钱币,通常要打破才能取出钱币。
  • 俚僚: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 虾蟆:即青蛙。
  • 蛮酋: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 阴风昼雨:形容天气阴沉,风雨交加。
  • 光怪:奇异的光景。
  • 乘涛鼓浪:形容波浪汹涌,如同鼓动浪涛。
  • 镇海将军:神话传说中的海神,能够镇压海中的妖怪。
  • 小鬼:神话中的小妖怪。
  • 航梯:指船只。

翻译

铜鼓的形状像存钱的扑满,铜鼓的声音如同春天的雷鸣。 传说中是南方的少数民族所铸造,周围栖息着十二只青蛙。 又听说有小孩见到蛙怪,在蛮族首领的荒坟中悲啼。 阴沉的风雨天出现奇异的光景,波浪汹涌,天空昏暗。 镇海将军听闻后大怒,命令小鬼前来守护。 今日海面平静无波,坐着看万国船只来往。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铜鼓的传说,描绘了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神秘氛围。诗中“铜鼓之形如扑满,铜鼓之声响春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铜鼓的外观和声音,而“俚僚铸为此,虾蟆十二栖周回”则增添了神秘色彩。后文通过“阴风昼雨作光怪,乘涛鼓浪天昏迷”等句,营造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而“镇海将军闻之怒,叱令小鬼为护持”则引入了神话元素,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想象力和艺术魅力。最后“海不扬波在今日,坐见万国来航梯”则展现了和平繁荣的景象,与前文的神秘恐怖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张诩

明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