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八咏

我昔与客登东山,谢墩王墩荒草间。 无端更说争墩事,新法如何得解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湛若水:明代文学家、思想家。
  • 金陵:南京的古称。
  • 东山:南京的一座山,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文。
  • 谢墩王墩:指东山上的两个土堆,分别以谢安和王导命名,两人均为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 荒草间:长满荒草的地方。
  • 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
  • 争墩事:指历史上关于谢墩和王墩的归属争议。
  • 新法:指当时可能实施的新政策或新法规。
  • 解颜:开颜,指心情愉快,笑容满面。

翻译

我曾与朋友一同登上东山, 在谢墩和王墩的荒草间徘徊。 无缘无故地谈起那争墩的往事, 新法又怎能让人心情愉快,笑容满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忆与朋友登东山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感慨和对时政的忧虑。诗中“谢墩王墩荒草间”描绘了历史的沧桑,而“无端更说争墩事”则透露出对历史纷争的无奈。最后一句“新法如何得解颜”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新法的不满和对时局的担忧,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