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罗生郡从白鹿洞来问所疑

愚智师心亦是知,乾坤此路本多岐。 游人未识尼丘路,细把中庸问子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愚智师心:愚昧和智慧都源于人的内心。
  • 乾坤:天地,这里指整个世界或宇宙。
  • :岔路,比喻选择或分歧。
  • 尼丘:指孔子,因其墓在尼山,故称。
  • 中庸:儒家经典之一,主张中道、平衡。
  • 子思:孔子的孙子,相传是《中庸》的作者。

翻译

无论是愚昧还是智慧,都源自人的内心,这是可以理解的。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道路本来就充满了分歧和选择。旅行者还不清楚通往孔子的道路,所以他们仔细地向子思询问《中庸》的真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愚昧与智慧的根源,以及世界的复杂多变,表达了寻求真理的艰难。诗人借用“尼丘路”和“中庸”来象征儒家学问的深奥,暗示学习之路充满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和询问。诗中的“游人”代表了所有追求知识的人,而“子思”则成为他们求知的指引者,体现了儒家学问传承的重要性和价值。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