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倭翁

· 张羽
东夷来,语嗢咿。圣人当天九有服,小臣蝼蚁将安归。 万夫伐竹扶桑涘,夜捣水苔成侧理。制为鹊尾扇参差,再拜献入金门里。 君王垂衣坐法宫,天飙□□清秋同。尚方受献应无用,分颁遍与群臣共。 朝下从容冰井台,人人襟袖南熏动。倭翁来,东夷平,扬皇风四海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嗢咿(wà yī):形容说话声音。
  • 九有:指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区域。
  • 蝼蚁:比喻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 (sì):水边。
  • 侧理:指纸张。
  • 鹊尾扇:一种扇子,形似鹊尾。
  • 法宫:指皇帝的宫殿。
  • 天飙:指天风。
  • 尚方:古代官署名,掌管制造供应帝王贵族使用的器物。
  • 冰井台:古代宫廷中的清凉之地。
  • 南熏:指南风,也指和煦的风。

翻译

东方的夷人来,说话声音奇特。圣明的君主统治着九州大地,像小臣这样的蝼蚁将何去何从。 万人砍伐竹子在扶桑水边,夜晚捣碎水苔制成纸张。制成形似鹊尾的扇子,再拜献入皇宫之中。 君王穿着整齐坐在法宫中,秋天的天风清冽。尚方官署接受献上的扇子应无用处,分发给群臣共同享用。 朝会结束后从容地在冰井台休息,每个人的衣袖都被南风轻轻吹动。倭翁来,东夷平定,扬皇风使四海清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时期东夷使者来朝的场景,通过对比圣明君主与小臣的命运,展现了朝廷的庄严与和谐。诗中“万夫伐竹”、“制为鹊尾扇”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制作贡品的盛况,而“君王垂衣坐法宫”则体现了皇帝的威严。最后,通过“倭翁来,东夷平,扬皇风四海清”表达了对外夷归顺、国家安定的喜悦与自豪。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朝廷的繁荣与文化的自信。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