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礼乐:古代的礼仪和音乐,常用来指代文化教育。
- 奉常:古代官名,掌管宗庙礼仪。
- 郤縠:人名,具体不详,可能是指古代的贤人或官员。
- 渔阳:地名,今河北省境内,古代边防重镇。
- 鸡声舞:比喻早起勤奋工作。
- 剑气:剑的光芒,比喻武士的英勇或武艺高强。
- 左辅:古代官名,辅佐君主的重臣。
- 疮痍:创伤,比喻国家的困苦或人民的疾苦。
- 鹊起:比喻迅速崛起或名声大噪。
- 北门锁钥:比喻国家的边防重地。
- 鹰扬:比喻英勇或威武。
- 款塞:指边境的和平。
- 呼韩:古代北方民族,这里泛指边疆民族。
- 越裳:古代南方民族,这里泛指边疆民族。
翻译
在朝廷中,你这位老奉常掌管着礼乐,仿佛是古代的贤人郤縠前往渔阳。 在和平的时代,你不为鸡鸣而起舞,而是出塞时展现出剑气的长存。 作为左辅,你凭着迅速崛起的力量,抚平了国家的创伤,北门的锁钥也由你这位英勇的人来守护。 只要边境保持和平,每年边疆的民族都像越裳一样呼唤着和平。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温纯赠别刘中丞希哲前往镇守渔阳的作品。诗中,温纯赞美了刘中丞的才德和责任心,将其比作古代的贤人郤縠,强调其在和平时期不图虚名,而在边疆则展现出武士的英勇。诗中“剑气长”、“鹰扬”等词,形象地描绘了刘中丞的威武形象。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边境和平的期望,希望刘中丞能维护边疆的安宁,使边疆民族年年都能享受到和平的生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国家安宁的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