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庵(ān):小庙,多指尼姑居住的地方。
- 佥宪(qiān xiàn):古代官职名,指监察御史。
- 湛若水:明代文学家、思想家。
- 宗德楼:楼名,此处为诗题中的地点。
- 悠然:形容心情闲适,态度从容。
- 真境:指超脱尘世的境界。
- 南山:常用来象征高远、隐逸的意象。
翻译
亭子坐落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在崇尚德行的楼前。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宁静和超脱, 又何必非得远望南山才能体会这种心境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宗德楼前的亭子中感受到的宁静与超脱。诗中“悠然真境得”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在此地所体验到的精神境界,而“何必见南山”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境界并非只有远望南山才能获得,亭子前的景致已足够让人心旷神怡。通过对比,诗人传达了在平凡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哲理,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王士招侍御乃尊寿图诗 》 —— [ 明 ] 湛若水
- 《 泗州学讲后作示诸生 》 —— [ 明 ] 湛若水
- 《 己亥腊月十一、十二日,同职方朱正郎簠、赵副郎伊,连日冒雨雪视卜义阡, 》 —— [ 明 ] 湛若水
- 《 赠扬州太守侯君考绩之京 》 —— [ 明 ] 湛若水
- 《 大科峰登高诗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南京宫幕王公子拜官归寿母 》 —— [ 明 ] 湛若水
- 《 壬申二月七日出京驻通州有怀 》 —— [ 明 ] 湛若水
- 《 题画二首圯桥进履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