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堂为御史郑时题时伯父为秋官亚卿父与大父皆受封

· 韩雍
世父登朝犹子继,推封共喜拜恩频。 几函诰敕来双凤,三代簪缨见四人。 桥梓清阴高覆下,芝兰香气旧和新。 光荣今古谁能及,图报应须作荩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世父:大伯父,古代对父辈兄弟中长兄的称呼。(“世”读音:shì)
  • 犹子:侄子。
  • 推封:推恩封赠。
  • 诰敕: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诰”读音:gào;“敕”读音:chì)
  • 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簪”读音:zān;“缨”读音:yīng)
  • 桥梓:比喻父子。(“梓”读音:zǐ)
  • 芝兰:芷和兰,两种香草,常用来比喻优秀子弟。

翻译

大伯父入朝为官,侄子(我)也得以继之,一同受到封赏,喜悦中频频拜谢皇恩。 几封诰敕如同双凤降临,三代人成为高官显宦,家中有四人获得此荣耀。 父子的德泽如高大树木的阴凉覆盖下方,子弟们如芝兰般散发着旧时与新时的香气。 这样的光荣从古至今谁能比得上呢?想要得到这样的荣耀回报,就应当做忠臣。

赏析

这首诗是韩雍为御史郑时题写的,诗中描述了郑时家族的荣耀。首联写郑时与其大伯父先后入朝为官并受封的喜事,表现出他们的荣耀和感恩之情。颔联通过“几函诰敕来双凤”强调了皇恩浩荡,“三代簪缨见四人”则突显了家族的显赫。颈联以“桥梓清阴高覆下”喻指父辈的德泽荫庇后代,“芝兰香气旧和新”则赞美了家族子弟的优秀。尾联表达了诗人认为要获得这样的光荣,就应做忠臣的观点。整首诗语言典雅,用典恰当,层次分明,充分展现了郑时家族的荣耀以及诗人对忠臣的赞美。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