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诗

· 韩雍
桂山何奇哉,峰峦起平地。 星罗数百里,像物非一类。 列柱擎空高,围屏障天翠。 尖分笔格巧,棱削剑锋利。 海螺争献新,玉笋并呈瑞。 重岩垂万象,深洞容百骑。 河变梁犹存,关徙门未閟。 还多怪异状,物类无可譬。 石罅泻寒泉,清响更幽致。 丹青笔虽妙,图画良不易。 想当开辟时,清浊各奠位。 精华妙凝结,旁礴隐深粹。 洪水滔天流,壅土日消坠。 岿然不可动,参杂如布置。 儒先历览多,载籍有题识。 仙都雁荡景,角胜须在次。 始知寰中山,奇绝更无二。 所惜在荒远,世人少瞻视。 我惭本书生,承乏当阃寄。 提兵靖百越,黾勉幸成事。 性爱山水游,羁绊弗能遂。 故兹佳胜境,六载始一至。 骇目惊心神,欲去还默记。 岂徒玩物理,亦欲长仁智。 况逢休明时,德化广渐被。 九州安耕凿,四海息烽燧。 乘閒此游观,冠盖总贤使。 相与片时乐,感激知所自。 走笔题新诗,磨厓刻深字。 非追浯溪颂,聊补桂林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星罗:像星星那样罗列分布。
  • 像物:宛如各种物体的形象。
  • 屏嶂:像屏风一样的山峰。(嶂,zhàng)
  • 笔格:笔架。
  • 棱削:棱角分明且锐利。
  • 海螺:这里指山的形状像海螺。
  • 玉笋:形容山峰形似竹笋。
  • 石罅(xià):石头的缝隙。
  • 旁礴:混同融合。(礴,bó)
  • 深粹:深厚纯粹。
  • 奠位:确定位置。
  • 黾勉(mǐn miǎn):努力,勉力。
  • 浯溪颂:指唐代元结撰写的《大唐中兴颂》,刻于浯溪石崖上。

翻译

桂山是多么奇特啊!山峰山峦从平地上拔起。 山峰星罗棋布数百里,形状宛如各种物体,各不相同。 排列的柱子高耸入空,环绕的山峰像屏障一样翠绿。 山尖像笔架一样精巧,山棱如剑般锋利。 有的山峰像海螺争相展现新奇,有的山峰如玉笋一同呈现祥瑞之象。 重重山岩呈现出万千景象,深深的山洞能容纳百余人骑马通过。 像河变成桥的形状仍然存在,关卡迁移但门尚未关闭。 还有很多怪异的形状,没有什么事物可以用来比喻。 石头缝隙中流淌出寒冷的泉水,清脆的响声更显幽静雅致。 即使画笔再精妙,要描绘这样的图画也实在不容易。 遥想天地开辟之时,清气浊气各自确定了位置。 精华奇妙地凝结在一起,混同融合又隐藏着深厚纯粹。 洪水滔天奔流,堆积的泥土每日都在消减坠落。 而桂山却岿然不动,参差错杂像是有人精心布置的。 儒家先贤们游历得多,书籍中对此也有题识记载。 仙都和雁荡的景色,在比较之下也要稍逊一筹。 才知道这天地间的桂山,奇特绝妙再无第二处。 可惜它处在荒凉偏远之地,世人很少来瞻仰观看。 我惭愧自己只是个书生,承担着守卫边疆的职责。 率领军队平定百越,努力之下幸运地完成了任务。 我天性喜爱游山玩水,但受到束缚不能如愿。 所以这样美好的胜景,六年才得以到来一次。 令人惊叹不已,心神震撼,想要离开却又默默铭记。 不只是欣赏自然景观,也想要增长自己的仁德和智慧。 何况正逢清明盛世,道德教化广泛传播。 九州的百姓安心耕种,四海之内平息了战火。 趁着空闲来此游览观赏,官员们也都纷纷前来。 一起享受这片刻的快乐,心中感激能有这样的时光。 挥笔写下这首新诗,在崖壁上刻下深刻的文字。 不是要追赶浯溪颂的成就,只是想稍稍补充桂林的方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桂山的奇特景观和雄伟气势。诗人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比喻,如“星罗数百里”“列柱擎空高”“海螺争献新,玉笋并呈瑞”等,展现了桂山的千姿百态。诗中还提到了桂山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及自己对桂山的喜爱和对盛世的感慨。

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先写桂山的奇景,再追溯其形成的原因,接着表达对桂山地处偏远的遗憾,然后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最后强调游览桂山的意义。在描写景物时,诗人不仅注重外形的描绘,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太平、人民安乐的欣慰之情,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