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邃谷:深邃的山谷,这里可能指要去的地方。
- 谩(màn):徒然,白白地。
- 尊:酒杯。
- 逐客:被贬谪之人,这里诗人自指。
- 南荒:南方荒凉边远地区。
- 礼乐见儒宗:在边远之地仍能见到儒家的礼教文化,此处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 是处:到处,处处。
- 三宿:出自《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意思是僧人不在同一棵桑树下连宿三个夜晚,以免产生留恋之情,这里指留恋山水。
- 去国:离开京城,离开朝廷。
- 万钟:优厚的俸禄。
翻译
在海上漂泊十年,徒然相遇,相对而坐,对着清酒,倾听夜晚松涛之声。 在漫长的路途上,我这被贬谪之人因风尘仆仆而悲伤,在南方荒凉之地,还能看到儒家的礼教文化受人尊崇。 看到这美丽的山水,处处都想停留三个夜晚,离开朝廷并非我心甘情愿,高官厚禄也无法让我心动。 如今圣明的君主追求教化治理,不应让正直之道单独难以被容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韩邦奇在即将前往邃谷时与友人话别之作。诗的首联通过“十年海上”“谩相逢”“清尊”“晚松”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漂泊、相逢又略带忧伤的氛围。颔联中,诗人以“逐客”自喻,表达了自己被贬谪的悲愤,同时“南荒礼乐见儒宗”则显示出他对儒家文化在边远地区传承的欣慰。颈联“看山是处还三宿,去国无心更万钟”,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和对朝廷官场的淡泊。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圣明君主能够推行教化治理、容纳正直之道的期望。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既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