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鸿胪(hóng lú):官名,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后世掌朝廷礼仪之官也叫鸿胪。
- 寺丞:官名。
- 檄(xí):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 坛:这里指点将台。
- 三令:多次下令。
- 麾(huī):指挥。
- 乌公:泛指有治绩的地方官员。
- 分茅土: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 温造:这里借指有才能的将领。
- 旆旌(pèi jīng):泛指旗帜。
翻译
湖南的总帅真是豪杰之士,他的幕府之下有贤能的宾客和杰出的英才。 他才思敏捷,靠着马背就能写出万言,常常起草檄文,登上点将台多次下令,指挥士兵作战。 这位总帅一定会被赐予土地和权力,他也应当像有才能的将领那样拥有旗帜,建立功勋。 现在暂时为他高兴,他先回乡然后又要回镇守卫,烦请您传达我的话语,以表我的谢忱和深情。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韩雍写给沈寺丞和李总兵的。诗中对湖南总帅的才能和功绩进行了赞扬,表现出他的豪爽气概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诗人用“倚马万言常草檄,登坛三令助麾兵”生动地描绘了总帅的文韬武略。同时,也表达了对总帅未来获得更高荣誉和成就的期望,以及对他暂时还乡又还镇的祝福。最后,诗人通过请人传语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豪迈,充满了对将领的赞美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