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为乡人陆仲玑题
我尝戒盛满,深恐近危辱。
因之号知庵,恒警知止足。
陆生江湖士,何苦志亦笃。
生尝从我游,我识此心曲。
世业甘自守,分外非所欲。
苟求若临渊,却步如执玉。
好礼极清致,亲贤异流俗。
保终诚德人,烦生尚加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知止:懂得适可而止。
- 盛满:骄傲自满,达到极点。
- 危辱:危险与耻辱。
- 笃(dǔ):坚定,切实。
- 心曲:内心深处的想法。
- 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 甘:甘愿,乐意。
- 外分:格外,本分以外。
- 勖(xù):勉励。
翻译
我曾经告诫自己要防止骄傲自满,深深担心会接近危险和耻辱。因此把自己的居处称为知庵,常常警醒自己要懂得知足,知道适可而止。
陆先生是一位闯荡江湖的人士,为何他的志向也是如此坚定呢。他曾经跟随着我游历,我了解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他甘愿守护着世代相传的家业,对于本分以外的东西并不是他所想要的。如果追求过多就如同面临深渊,后退一步就如同手持美玉般谨慎。
他喜好礼仪,极为清雅精致,亲近贤能之人,不同于流俗之辈。保持至终,确实是有德行的人,对于那些心生烦恼的人,尚且加以劝勉。
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对自身的告诫开篇,强调了知止的重要性。随后通过对陆仲玑的描述,展现了他坚定的志向、对世业的坚守、不贪分外之物的品质,以及他对礼仪的崇尚和对贤能的亲近。诗中运用了多种形象的比喻,如“苟求若临渊,却步如执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知止、知足以及品德修养的重视和推崇。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
韩雍的其他作品
- 《 送林黄门聪奉命代祀南海便道归省和同寅王公度韵四首 》 —— [ 明 ] 韩雍
- 《 天顺癸未夏大司空南宫白公省堂之后以盆池植莲数本六月中旬有花亭亭出水间世传植莲须谷雨前过此而植则无花惟此莲五月才植今已相次盛发而初发一朵尤高洁可爱异于常品他公馆寓第虽先谷雨而植者犹未有花是诚司空公之贤超越群辈故造物者先时发此以彰美之况公以忠清刚正简在圣衷年逾强仕已峻擢柄用若此异时进台衡掌钧轴展大谋猷建大勋业以俪美古之大贤君子不卜可知是又必宰造化者预以此而示兆也前监察御史孟端之子公乘暇具酒肴延太子少保大司马马公亚卿薛公王公霍公同赏雍沗年末亦获滥预用赋七言近体诗二章纪一时之盛且留为他日之美谈 》 —— [ 明 ] 韩雍
- 《 送同年杨主事益苏松蹈勘旱灾事竣还京意有所讽 》 —— [ 明 ] 韩雍
- 《 寄弋阳致政李少卿四首 》 —— [ 明 ] 韩雍
- 《 奉萱堂诗为吴县主簿李京春题 》 —— [ 明 ] 韩雍
- 《 景泰改元正月一日王潘二进士赍敕奖劳亚卿杨公有清勤公正之褒且有金帛之赐诗以贺之 》 —— [ 明 ] 韩雍
- 《 同钱翰林游宝叔寺和同年张太仆韵 》 —— [ 明 ] 韩雍
- 《 答王大理 》 —— [ 明 ] 韩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