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癸未夏大司空南宫白公省堂之后以盆池植莲数本六月中旬有花亭亭出水间世传植莲须谷雨前过此而植则无花惟此莲五月才植今已相次盛发而初发一朵尤高洁可爱异于常品他公馆寓第虽先谷雨而植者犹未有花是诚司空公之贤超越群辈故造物者先时发此以彰美之况公以忠清刚正简在圣衷年逾强仕已峻擢柄用若此异时进台衡掌钧轴展大谋猷建大勋业以俪美古之大贤君子不卜可知是又必宰造化者预以此而示兆也前监察御史孟端之子公乘暇具酒肴延太子少保大司马马公亚卿薛公王公霍公同赏雍沗年末亦获滥预用赋七言近体诗二章纪一时之盛且留为他日之美谈

· 韩雍
中台台下石池莲,偏得纯阳气脉先。 开出好花香十里,留为清赏集群贤。 风摇翠盖斜擎露,水护红幢细引泉。 宾主相忘看不厌,酬杯犹儗碧筒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指朝廷,表重要的政府机构或职位。此诗中台似指前文提及的大司空的职位或办公之地。
  • 纯阳气脉:象征生机、活力和吉祥的气息或力量。
  • 翠盖:指荷叶。
  • 红幢(chuáng):指荷花。
  • 儗(nǐ):比拟,此处指类似的意思。
  • 碧筒传:一种饮酒的方式,将荷叶当作酒杯,把美酒倒入荷叶中,人们从荷叶中吸酒,是一种风雅的饮酒方式。

翻译

在中台台下的石池里种着莲花,它们偏偏先获得了纯正的阳气和良好的生机。莲花绽放后,香气飘散到十里之外,留下来成为众人清雅观赏的对象。风吹动着荷叶,荷叶倾斜着承接露水,水呵护着荷花,荷花像细流一样被引入池中。宾客和主人都陶醉其中,看不厌这美景,饮酒的兴致仿佛就像用荷叶当酒杯传酒那样高雅。

赏析

这首诗以中台台下的石池莲为描写对象,通过对莲花生长环境、花朵香气、荷叶姿态以及众人观赏的情景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清新雅致的画面。诗中用“偏得纯阳气脉先”赋予莲花一种特殊的生命力和吉祥寓意,“开出好花香十里”形象地写出了莲花的香气浓郁,“风摇翠盖斜擎露,水护红幢细引泉”则细腻地刻画了荷叶与荷花在风中摇曳、在水中生长的姿态,富有动态美。最后“宾主相忘看不厌,酬杯犹儗碧筒传”则表现出人们在欣赏美景时的陶醉和愉悦,以及这种场合的高雅情趣。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既描绘了莲花的美丽,也烘托出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