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棹楔(zhào xiē):立于正门两旁,用于表彰孝义的木柱。
- 屈指:弯着指头计数。
- 词林:翰林院的别称。
- 朝端:朝廷。
- 大老:指资深望重的大臣。
- 典协:符合,与……相协调。
- 蘋蘩(píng fán):两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用作祭祀的物品,借指祭祀。
翻译
远远望去,表彰孝义的木柱在傍晚的云雾中矗立,屈指算来,翰林院中有几位声名远扬的人。(周文恪公)从朝廷中走出,被称为德高望重的大臣,在他去世后,乡里为先生建立祠堂进行祭祀。道德的光辉使他的祭祀之筵历经千秋依然庄重,他的典范与祭祀的礼仪相互协调,体现了百代以来的情谊。最让人高兴的是庭院前有充足的雨露滋润,那茂密的玉树正在蓬勃生长,繁荣茂盛。
赏析
这首诗是对周文恪公的歌颂与赞美。首联通过“遥瞻棹楔”描绘了周文恪公祠堂的景象,并提及他在翰林院的盛名。颔联叙述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以及死后在乡里受祭祀的情况,体现了他的威望和人们对他的敬重。颈联强调了他的道德典范和祭祀的重要意义,彰显了他的影响力跨越了时代。尾联以庭前的雨露滋润玉树生长,寓意着周文恪公的精神和品德如同雨露般滋养着后人,使其得以茁壮成长,同时也象征着后人将继承他的遗风,继续发扬光大。整首诗意境庄严肃穆,语言典雅,表达了对周文恪公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