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节大理集古见赠倚韵奉答

· 韩雍
平生不解干戈事,承乏提兵着战袍。 十载行边亲定乱,有时望阙便登高。 儗栽昼锦堂前菊,不咏玄都观里桃。 自古为臣须尽瘁,敢因衰朽说贤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承乏:表示谦辞,指暂任某职的意思。读音:(chéng fá)
  •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读音:(què)
  • :同“拟”,打算、准备的意思。读音:(nǐ)
  • 昼锦:原指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指富贵还乡。这里指昼锦堂,是北宋名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
  • 玄都观:原名通道观,后改名玄都观,在长安城内。这里用刘禹锡“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典故,借指追名逐利之事。

翻译

我这一生不懂得征战之事,却承担起任务,穿着战袍统领军队。 十年来在边疆巡行亲自平定叛乱,有时望着宫阙便登上高处远望。 打算在昼锦堂前栽种菊花,不去吟咏玄都观里的桃花。 自古以来做臣子的必须竭尽心力,怎敢因为自己衰老无用而说自己辛苦劳累。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作为臣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首联写自己虽不熟悉战事,却肩负重任,体现了他的担当精神。颔联描述了他十年来在边疆的经历以及对朝廷的思念。颈联通过“昼锦堂前菊”和“玄都观里桃”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不追名逐利的追求。尾联则强调了臣子应为国尽忠、鞠躬尽瘁的态度,即使自己年老体衰,也不敢懈怠。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沉,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忠诚品质。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