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羁秣陵乞休累疏而格于新令郁郁之怀伏枕增剧遂效杜子美同谷体为秣陵七歌时丙戌九月既望也
吾家鄮邑之城西,百椽破屋余竹篱。前年倭奴苦杀戮,祖母垂白走且啼。
幸存余生胆已裂,昨日书来惊病发。别时衣线犹在身,菽水山中仗谁设。
呜呼二歌兮涕泗流,白日惨惨为我愁。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鄮(mào)邑:古县名,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东。
- 倭(wō)奴:对日本侵略者的蔑称。
- 垂白:白发下垂,形容年老。
- 菽(shū)水:豆和水,指菲薄的饮食,是对长辈的供养。
翻译
我家在鄮邑城的西边,有几间破旧的屋子和竹子编成的篱笆。前年日本倭寇苦苦杀戮,祖母年老,边跑边哭。我侥幸存活下来,但已肝胆欲裂,昨日收到的书信让我惊得旧病发作。分别时身上还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在山中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不知还能依靠谁来照顾母亲。唉,唱这第二首歌啊,我涕泗横流,白日暗淡,为我增添忧愁。
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家庭遭遇为背景,描绘了倭寇侵略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诗中通过对家宅的描述和祖母的遭遇,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幸存余生胆已裂”表达了作者在经历战乱后的惊恐和不安,而“别时衣线犹在身,菽水山中仗谁设”则体现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悲惨命运,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丰坊
明浙江鄞县人,字存礼,后改名道生,字人翁,别号南禺外史。丰熙子。嘉靖二年进士。除吏部主事,寻谪通州同知,免归。居吴中,贫病以死。性狂诞,滑稽玩世。然高才博学,下笔数千言立就。于十三经皆别为训诂,钩新索异。家有万卷楼,藏书甚富。书法五体并能,尤善草书。工篆刻,善画山水,不师古人,自成一家,亦写花卉。有《万卷楼遗集》等。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