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元宝禅师

· 谢榛
短榻翻经坐朝暮,门前一转西方路。 月满人间各自心,天虚潭底谁能悟。 四十年来静掩扉,东林遥听夜钟微。 渐看禅子易衰老,松杪白云何处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短榻(tà):矮而窄的床。
  • 朝暮:早晨和傍晚,这里指从早到晚。
  • 西方路:在佛教中,西方被认为是极乐世界的方向,这里指通往解脱、修行成功的道路。
  • 天虚:天空高远空旷。
  • 潭底:潭水的底部。喻指内心深处。
  • 掩扉(fēi):关闭门扇,指闭门。
  • 东林:庐山东林寺,这里泛指寺院。
  • 禅子:指参禅学佛的人,即僧人。
  • 杪(miǎo):树枝的细梢。

翻译

我在矮床上翻阅佛经,从早到晚都如此坐着,门前有一条似乎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道路。 月光洒满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天空高远空旷,潭水幽深,谁又能真正领悟其中的深意呢? 四十年来我静静地关闭着门扉,在远处倾听着从东林寺传来的夜晚钟声,那声音是如此微弱。 渐渐看到僧人也容易衰老,松树枝梢上的白云啊,你又将飘向何处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修行、人生和世事的思考。首联描述了诗人在短榻上翻经的情景以及门前象征修行之路的西方路,展现了他对佛法的追求。颔联通过月满人间和天虚潭底的景象,暗示了每个人内心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深邃哲理,让人思考世间的种种。颈联中诗人提到自己四十年来的闭门静修,以及远处东林寺微弱的夜钟,营造出一种寂静、悠远的氛围。尾联看着禅子的衰老,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松杪白云的归宿则增添了一种迷茫和不确定感。整首诗意境清幽,富有禅意,语言简练而含蓄,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修行生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