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赠制府陈如冈公

开府东征建羽旗,天南官属隶车骑。 军中昼漏传严警,戟上霜威动翠蕤。 十万楼船过下濑,三千兵甲缮诸夷。 前旌鸟隼招摇出,后队龙蛇风雨随。 太白秋高趋举事,旄头夜落令休迟。 将军按剑从天下,壮士挥戈逐日驰。 大树雄风生凛冽,边兵杀气触淋漓。 天清席捲鲸鲵浪,夜雪军惊鹅鸭池。 诸葛谋深闲作阵,谢安材练雅能棋。 威灵本藉君王宠,经略谁当长子师。 朱芾玱葱明气色,玉壶樽酒旷襟期。 武昌夜月聆孤啸,牛渚秋风听客诗。 植柳何曾誇渭曲,折杨时自按凉伊。 因招碣石黄金厩,共倒襄阳白接䍦。 铜柱伏波铭远绩,燕然班固勒新词。 少年颇负腰间剑,今日方归囊里锥。 草檄几能酬笔札,请缨犹欲佐偏裨。 非无堂下三千士,感激君怀那得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羽旗:以鸟羽为饰的旗帜。
  • 昼漏:古代计时的漏壶,白天的时刻。
  • 翠蕤(ruí):饰以翠羽的下垂饰物。
  • 诸夷:各种外族。
  • 隼(sǔn):一种凶猛的鸟。
  • 太白:星名,古人认为太白星主兵象。
  • 旄(máo)头:古代军旗的一种,这里借指军旗。
  • 鲸鲵(ní):比喻凶恶的敌人。
  • 芾(fú):通“韨”,古代礼服上的蔽膝。
  • 玱(qiāng)葱:佩玉的响声,这里形容佩饰美盛。
  • 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山脚突入长江部分为采石矶。

翻译

陈如冈公您奉命出征,建立幕府,高举着饰有鸟羽的旗帜向东进发,天南的官员们都隶属于您的车骑之下。 军中白天的漏壶传来严格的警报声,戟上的霜威使翠羽饰物颤动。 十万楼船经过下濑,三千兵甲整治各种外族。 前行的旗帜如猛禽般招展而出,后面的队伍像龙蛇一样在风雨中相随。 太白星秋高气爽时适宜举事,军旗夜晚降落时命令不得迟缓。 将军按剑从天下令,壮士挥戈追逐日光奔驰。 大树间雄风凛冽而生,边疆士兵的杀气浓烈而直接。 天空清朗时席卷凶恶的敌人如海浪,夜晚下雪时军队惊动了鹅鸭池。 诸葛亮谋略深远,悠闲地布下阵势,谢安才能出众,擅长下棋却能很好地指挥作战。 威严和神灵原本凭借着君王的恩宠,筹划治理谁能担当长子般的老师呢。 红色的蔽膝佩饰美盛,彰显出明朗的气色,玉壶中的美酒让人胸怀开阔。 在武昌的月夜倾听孤独的长啸,在牛渚的秋风中聆听客人的诗篇。 种植柳树哪里曾自夸过在渭水弯曲之处,折断杨枝时常自己按照凉伊的方式。 因此招来碣石的黄金马厩,一起畅饮襄阳的白接䍦酒。 伏波将军的铜柱铭刻着久远的功绩,班固在燕然山上勒刻新的词章。 少年时很以腰间的剑为豪,今日才明白自己如囊中之锥。 起草檄文几乎能报答笔墨纸札,请求从军还想要辅佐副将。 并非没有堂下的三千士人,只是感激您的心怀又有谁能真正知晓呢。

赏析

这首诗是呈赠给制府陈如冈公的,对他的东征进行了描述和赞美。诗中描绘了军队的威武雄壮、将领的智勇双全以及战争的场景,展现出一种豪迈激昂的气势。

首联写陈如冈公出征的声势,天南官属皆从之,显示其威望。颔联和颈联通过对军中景象、军队行动以及气势的描写,突出了军队的强大和威严。“军中昼漏传严警,戟上霜威动翠蕤”,写出了军纪严明和军威凛凛;“前旌鸟隼招摇出,后队龙蛇风雨随”,形象地表现了军队的行进之态。

中间部分用诸葛亮和谢安的典故,赞扬陈如冈公的谋略和指挥才能。同时,描绘了战争的胜利和豪迈场景,如“天清席卷鲸鲵浪,夜雪军惊鹅鸭池”。

尾联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愿望,希望能以文才报国,同时也感激陈如冈公,体现了诗人对陈如冈公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用词华丽,气势磅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陈如冈公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军事力量的信心。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