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耕读卷
结茅构屋依岩壑,出入烟霞友麋鹿。
晓戴残星斫陇云,林外几声啼布谷。
布谷黄鹂错杂啼,傍溪草浅黄犊肥。
斗笠蒙头日烘背,飞埃和汗沾须眉。
老妻饷黍亲提挈,松阴煮茗烧黄叶。
浊醪自酌殽不充,旋采山蔬助长啜。
归来灯火掩黄昏,牙签万轴明如雪。
手提铅椠事点勘,驰骋古今非涉猎。
六经浑浑森圣谟,百氏呶呶杂燕说。
夷教原从刘汉兴,王猷已自嬴秦灭。
院静庭空夜影单,更漏不闻星斗寒。
推檠掩卷叹兴废,目中双泪摧汍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斫(zhuó):砍,削。
- 檠(qíng):灯架,也指灯。
- 椠(qiàn):古代记事用的木板。
- 汍(wán)澜:形容泪水流下来的样子。
翻译
在山岩沟壑边搭建茅屋居住,出没于烟霞之中,与麋鹿为友。 清晨戴着残留的星星去砍割山间的云雾,树林外传来几声布谷鸟的啼叫。 布谷鸟和黄鹂杂乱地啼鸣着,溪边的草浅处,黄色的牛犊长得很肥壮。 戴着斗笠,太阳烘烤着脊背,飞扬的尘土和汗水沾湿了胡须和眉毛。 老妻亲自送来黍米,在松阴下煮茶、烧黄叶。 自己斟着浊酒,菜肴并不丰盛,随即采摘山间的蔬菜来增添饮食。 归来时已是灯火昏暗的黄昏,书架上的众多书籍明亮如雪。 手里拿着木板记事的工具进行校勘,在古今知识中驰骋,并非浅尝辄止。 六经内容深厚,蕴含着圣人的谋略,百家学说纷繁杂乱,如同燕雀嘈杂之声。 外来的宗教从汉朝兴起,王道已从秦朝开始就灭亡了。 院子寂静,庭院空荡,夜晚的影子孤单,听不到更漏声,星星也透着寒意。 推开灯架,合上书卷,感叹朝代的兴衰,眼中的两行泪水不停地流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耕读人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耕读人的田园生活,如依岩壑而居,与自然为友,劳作的情景以及简单的饮食,展现出一种朴实自在的生活状态。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六经、百家学说的看法,以及对王道兴衰的感慨。最后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悲哀。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将田园生活与文化思考相结合,给人以深刻的启示。